要小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培養成為國家良好的公民,除了整全6個學習範疇的知識點外,還要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滋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我們忽發奇想,讓小一學生扮演小老師,把課堂所學的知識教授給一至六年級的家長,進行一場較為特別的家長教育。透過學生與家長的互動,家長可以更了解子女在LBD課堂的學習內容和課堂特色。
如果我們未能夠透過回望與前瞻,逐步疏理常識科合與分的理據和來龍去脈,對兩個新設學科他日推行課程時的施教重點,及與剛發布《小學課程指引》中課程發展路向的配合,都會容易出現重大的缺失。
我們都喜歡由「0」開始計算孩子的分數,要他們遷善改過;對於自己,卻由「100」做起點,然後微調,皆大歡喜。
過往小學的創科教育時數太少,所以我們今次建議初小兩節科學,高年級3節,為的是讓學生學多些、動手做和多探究,所以大家不要怕改變,最重要是為什麼要改變。
我們亦希望小一至小六每星期都有一節國史課 。為什麼?因為如我們的學生由小學到大學,中間只有中一至中三才必須學習自己國家的歷史,那實在太少了!
近年教育界十分重視有意義的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漸漸普及以提升教學果效,但常識科老師除了熟悉本科內容外,又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容易,那不如由重塑常識科開始吧!
科學的範圍博大精深,哪些知識要學,哪些要動手做,哪些地方可參觀,都要從長計議,期望教育局能盡快為小學科學科定出指引,然後學校再發展自己的校本課程和內容。
「STEAM」5個英文字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M」,因數學是科學之本,但中、小學都有數學課,所以我覺得問題不大。第二個重要的是「S」,但初中既有科學堂,為何小學卻沒有呢?
學生不能單靠閱讀教科書認識社區生活,需要在教師帶領下游走自己的社區,見到本身就是自己鄰居的婆婆,見到社區設施不足,才能受到觸動,才能建立價值教育,培養同理心。
教育是一們專科的項目,在往後的25年,我們需要熟悉香港教育的局長,教育是未來的基石,一點也不能含糊。現在的楊局長擔任教育舵手多年,高瞻遠足,正反映教育局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