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強調有意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不過,近日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寇拜和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黎安友不約而同形容台灣像「礦坑裏的金絲雀」,值得注意。
儘管中日雙方都尋求在今年內舉行領袖會談的可能,但是,兩國關係中要克服的問題不少,北京如何跟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打交道,無疑考驗領導人的外交智慧。
依照《公約》和國內法的規定,中國政府對台灣海峽的水域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同時也尊重其他國家在這一海域的合法權利。如果故意操弄這一問題,誣稱「中國違反國際海洋法規則」,中國當然有必要講清楚。
由於中國和美國都認為台灣對其安全至關重要,而美國也愈來愈多地將台灣用作對抗中國的「前沿基地」,因此台海已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的火藥桶,有可能對世界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在創新科技方面,應該引領大學領導層作出適當、及時以及根本的調整,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應被政治牽引。如果不及時改弦易轍,在研發方面不論怎樣增加撥款,都是徒然。
日韓在軍事領域的政策調整,將給東北亞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增加更多複雜因素。拜登的日韓之行大有深意,美國的印太戰略並沒有因俄烏衝突而停滯,中國周邊外交環境面臨新的嚴峻考驗。
美國極力拉攏印度,印度卻進口俄羅斯原油。對它來說,若不想當棋子,就要在兩強間抗衡,博得最佳利益。
180年間,中英對峙,變成中美對峙,中俄不結盟,也要背靠背,美國要亡中俄之心不死,中俄都心裏有數,不過當年毛澤東鄧小平看得清楚,而蘇聯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卻中招了,才有亡國之事。
莫迪企圖操弄民粹主義的行為,埋下不少社會衝突的種子,而且波及到鄰近國家,令原本已矛盾重重的鄰邦關係更是雪上加霜,恐怕最後會導致地區不穩。看來,美國向印度下重注是福是禍未可逆料。
林行止認為,儘管特朗普和拜登行事風格不同,惟兩人都對中國不懷好意,因為他們都擔心在他們治下美國會失去惡霸天下,進而喪失對海外經濟資源予取予攜及左右他國政局的優勢。
值得指出的是,新一波「中國威脅論」浪潮和從前不同的是,從前都是美國在挑頭,鼓動其他國家加入,但這次是其他國家在挑頭,鼓動美國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