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人行近年積累豐富經驗應對外部衝擊,具有充足政策工具儲備,既不會沒有定力,也不會太「佛系」,當局將根據情況需要,合理使用政策工具,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
抓住疫情危機提供的「窗口期」,善用當下升值周期,增加人民幣在海外的持有、使用、交易和結算,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方能在未來更加激烈的政治、經濟、貿易、科技和金融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關中國債務數字的媒體報道一向混亂,我們有需要對真實的情況先作較小心的了解,並從中找出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才可避免屢次預測中國經濟「爆煲」,但此煲總是不爆的錯誤。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03-19
易綱認為,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能依靠貨幣信貸的「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增長,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創造條件。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周小川在兩會記者會上作出更明確的注解,「貨幣政策在穩健方面適當做到更加中性一些,會有利於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見,今年貨幣政策主基調是穩健中性。準確把握這一點,對判斷短期人民幣走勢很有幫助。 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已實施六年,現在在「穩健」之後加上「中性」兩字,應看作是對貨幣政策的一種微調,說明之前貨幣政策執行尚不夠「中性」。但究竟是偏鬆還是偏緊呢?人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今年2月《中國金融》撰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表示,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等多種原因影響,部份時段的貨幣政策在實施上可能是穩健略偏寬鬆的。因此,執行穩健中性貨幣政策,意味著一定程度要趨緊。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尤其是將更多金融活動和商業銀行資產擴張行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二是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和金融體系的穩健。 人民幣匯率料於6.9上下波動 從今年第一季度公開市場操作情況,市場明顯感受到穩健中性貨幣政策意向。1月24日人行開展MLF操作,中標利率上升10BP,為MLF面世2年多以來首次「加息」。2月3日,人行開展SLF及逆回購操作,各期限中標利率又上升10BP(其中7天期SLF上調35BP)。3月16日逆回購及MLF操作,各期限中標利率均上升10個BP。市場流動性趨緊迅速抽高資金價格,今日上海同業市場1個月及3個月SHIBOR分別升至4.4%及4.41%,比年初上漲105BP及111BP,遠大於逆回購、MLF等公開市場產品利率。長端債券孳息率也受到影響,年初至今1年期國債孳息上漲20BP,5年期國債則反彈29BP。 因此,儘管美聯儲於3月16日再次加息,但由於內地穩健中性貨幣政策推高公開市場產品利率,並有效地傳導到資金市場上,中美息差不僅沒有拉開,反而形成「倒掛」,對穩住人民幣匯率相當有利。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基本上以6.9為軸心窄幅調整,境內外市場匯率CNY及CNH也保持相對穩定。除了市場已消化美聯儲加息預期,令美元匯率指數暫時失去反彈動力外,多少與市場相信人民幣利率還會繼續高企、中美息差暫未收窄有關。 另一方面,年初以來離岸匯率持續強於在岸市場,CNH有九成交易日比中間價更強,而CNY有一半交易日略低於中間價。其主要原因,一是離岸存款持續減少,改變了離岸人民幣供求關係,二是匯率預期管理產生效果,令離岸市場兌換美元需求減少。 展望未來人民幣匯率,經濟基本面未發生實質性變化,而市場若又沒有出現新的「黑天鵝」,中美息差應成為匯率變化的重要依據。內地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目標是在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有效控制資金供應增長。在這種指導思路下,今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以凈回籠為主,春節後曾一度連續16天通過逆回購收緊流動性。年初至今,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累計8,150億元。短期內人行有望維持偏緊流動性,而銀行貸款增長放慢及債市去槓桿亦令企業對資金更加渴求。兩種力量共同作用,市場利率穩中趨強。 對於人民幣匯率,人行亦不斷釋放維持「穩定」、「強勢」信號。兩會期間周小川強調人民幣匯率有自動穩定趨勢,包括國際上對人民幣的信心、匯率政策執行及監管更加精細化。實際上,只要內地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項目保持順差、內地財政狀況良好及金融體系穩健等基本面不變,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確有保持穩定強勢貨幣的條件。 2月份內地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而銀行代客對外支付亦由逆差轉為順差,若這種跨境資金流動改善情況還能維持,則未來幾個月人民幣匯率在6.9上下波動的概率將會提高。
本月18至19日,近90位世界政經領袖聚首香港,以亞洲角度,展望環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