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已止跌回升,並惠及香港的轉口貿易與貨運物流。其滿溢效果相信還會進一步擴散。只要經濟持續向好,用家負擔能力就會提高,而投資者入市的信心亦會進一步加強。
如果發展商懂得在要價上節制一下的話,炒家要想在一手市場上賺錢就不會那麼容易。只要炒風能夠控制得住,政府就沒有必要重設辣招。希望發展商能為了大局,知所行止。
長實於油塘的新盤——親海駅,以低於市場預期的售價發售,一次過推出626個單位,也為市場全數吸納,銷情十分理想。
現實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的樓價確已經升得有點過份,現在作些調整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反而可以令後市發展得健康一點,政府毋須作太多的干預。
一款汽車以及一個樓盤,市場是否接受並不在於發售時的成績,而是有沒有二手市場,如果沒有二手市場,代表市場不接納,結局是壽終正寢。
如果買家有能力出樓價一半,政府就不應該擔心樓價會大跌,換句話說,政府的限升令間接防止樓價下跌。
近期二手市場遠比一手市場暢旺,樓價於是屢創新高。原因是一手市場缺乏優秀新盤作焦點,加上發展商近期在要價上都非常進取,買家遂把視線轉往二手市場。
政府似乎還不明白,要想私人市場的樓價回落至普通香港人買得起的水平,是沒有可能的了。因為,香港已發展成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的樓價就難免會受到外來因素與投資因素的影響。
麥萃才指出,《施政報告》放寬按揭上限,其實只是因應樓價上升而調整。然而,社會上有人批評,這等於叫年輕人買樓「送死」,因為容易變成負資產。
首置上車盤也屬資助置業,本質與居屋無異,不設補地價於理不合,除非一視同仁暫停所有安排。
首置上車盤既是資助房屋,資助愈優厚,條件便愈嚴苛,換樓也愈難,轉場私營房屋阻力便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