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理論學者、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帶你深入探討逆全球化的現象,從烏克蘭到加沙,透視衝突背後的經濟安全與西方國家偽善政策。
美國反戰示威持續,國會迅速通過反猶法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大選臨近,政客意圖盡快穩住局面,佔盡道德高地,讓猶太金主安心。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於沙田科學園舉行。五大國際名牌大學校長同台暢論,如何促進高等教育領域全球合作夥伴關係。
香港仍面對哪些國家安全風險挑戰? 實施23條後對營商環境有什麼影響? 一起聽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分享。
究竟在以色列的錫安主義猶太人心理狀態是怎樣的?資深傳媒人張翠容多次走訪以色列,並和不同的以人訪談,企圖了解猶太人大屠殺歷史對他們的影響。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早前在沙田科學園舉行。牛津大學Chas Bountra副校長分享該校怎樣致力解決人類目前的諸多挑戰,以及未來要怎樣推動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認為,香港回歸後重政治而輕經濟,而經濟又過於依賴房地產,喻港人切勿停留在歷史的回憶,要改變不屬於此地的心態。
教育評議會資深人會員何劍輝主任與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馮穎匡博士,今次和大家講述AI在教學方面的應用,如AI出題讓老師有更多選擇以及提升題目素質,善用提示詞AI可製作完整試卷和答案等。
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怎樣融合到大學教育 提升學習效率?一齊聽聽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永財校長的分享。
以軍佔領加沙醫院後出現亂葬崗,各國齊聲譴責,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此反映猶太復國主義的種族主義本質。而美西方國家把反猶太主義定為罪行,亦由於猶太集團的騎劫。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伊朗首次直接攻擊以色列國土,報復以軍空襲使館,打開了中東衝突新一頁。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舊作《中東現場》以全新增訂版再度推出,這令她不無感慨。一起聽聽她的感想。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北京大學龔旗煌校長在峰會上北大怎樣培養新一代、德才兼備的人才? 人文和科學教育怎樣相輔相成?一起聽聽!
美國怎樣雙重標準,打壓反戰示威? 拜登左右做人難,言論背後有什麼選票考量?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的分析。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陳繁昌教授在峰會上介紹沙特阿拉伯如何積極轉型,以及香港發展創科有什麼優缺點。一起聽聽!
美國財長耶倫指中國一些行業產能過剩。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指長期產能過剩是不可能持續的,短期的產能過剩則是創新或新市場帶動的市場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問題會自動解決。一起來聽聽他的分享。
在大學做研究為什麼比執業更有滿足感?醫生是病人的人生導遊?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分析他的心情。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行展現了中美外交在多種問題上處理不同觀點的新外交模式──從可以達成共識的「低層政治」問題,到需要重申立場而不是立即尋求解決方案的「高層政治」問題。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認為,耶倫一來二來,布林肯來了再來,其實談什麼都不重要,能談出什麼也不重要,因為美方長期以來信奉說一套做一套,人也是他,鬼也是他,誰又會去相信美方說過的話和任何承諾呢?
俄羅斯與北約會否直接開戰?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和北約欲把烏戰拖下去,互相消耗,一來找出更佳辦法打敗俄羅斯,或讓歐盟與俄雙敗。
香港創製造有什麼優勢?如何做好產品開拓大灣區及海外市場?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哈薩克科學和高等教育部長Sayasat Nurbek在峰會上介紹該國的教育政策和未來發展趨勢。一起聽聽!
以色列、伊朗惡鬥會否演變成中東大戰?新舊盟友均不樂見拜登連任? 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印度正在舉行大選,總理莫迪預料可連任。資深傳媒人張翠容分析,莫迪支持以色列打壓巴人,希望在國際政治舞台佔一席位,增強影響力。一起聽聽她的分析。
疫情後,美國採取貿易戰等非常規政策進行宏觀刺激,中國為什麼不採用?如果通縮、人幣貶值繼續,內房、股票市場將救不起來?一起聽聽蕭耿教授的分享。
癌症患者怎樣享受到廉價高質藥物?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與基金義工病友對談,分享到國內治病的心路歷程。
目前美國青年學生發起的反戰風暴已逐漸席捲全美國,現正蔓延到歐洲。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這是美國開始衰落的另一明證, 為老人政治敲響喪鐘。
美國議會通過約950億美元的撥款,支援以色列、烏克蘭和印太地區,包括台灣,暴露其背後真實意圖?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撥款實為美國政府支持持續衝突,也是拜登政府的選舉策略。一起聽聽!
基因突變如何影響標靶藥及化療藥使用次序?醫療資訊氾濫,病者及家屬如何分真偽?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怎說?
教育評議會資深人會員何劍輝主任與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馮穎匡博士,今次同大家分享如何利用AI影音創作協助課堂教學,數字人怎樣減輕老師教學工作壓力?
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意味中美關係變質?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