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紓困不忘撑創科 還可以做3件事
作者:黃錦輝2020-02-28
政府於過去三年在創科累積的投資超過千億元之多,所以筆者認為今年政府沒有如往年般大幅度增加創科撥款,而把預算重點放在應付來年預測的財赤上,此舉目的是預防嚴冬將至,甚有遠見。
AI雙刃劍 須同時教技能與道德
作者:黃錦輝2020-02-24
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由於它的計算能力超强,若然被用來為非作歹,對社會及人類可以造成莫大影響。
管喬中:凱普對香港有感情 是捐出試劑的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2-14
凱普在香港,是一家很低調的公司,在這個疫情蔓延的時候,為何要提議把自主發明對抗新型肺炎病毒的試劑盒,拿出來貢獻社會呢?
充分利用視像教學 「武肺」期間「停校不停課」
作者:黃錦輝2020-02-13
網上學習是非實時(non real-time)教學,學生利用預先錄製(教師自製或網上公開)的網上課程學習,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因應自己的學習需求及進度去選讀。然而,這方法的互動程度非常之低。
編程非純工、科教育 應充分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作者:黃錦輝2020-02-10
以近期武漢肺炎事件為例,科學教育學生如何理解大自然,而數學教育他們分析病菌散播的方式及途徑。有了這些基本資訊,學生便可以利用所學的工程及科技知識去設計不同控制疫情的方案。
攜程主席梁建章:如何用移動互聯網幫助抗擊疫情
如果能夠通過高科技手段來區別控制不同人群的出行和旅行,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限行和隔離,盡快恢復大部分地區的正常經濟活動。
STEM偏重機械人及編程 忽略科普教育
作者:黃錦輝2020-02-06
雖然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投資STEM教育,例如分別撥款10萬及20萬港元予小學及中學,資助學校添置STEM設施及教材,但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此舉未見成效,主要原因是課程設計指引不夠清晰。
抗疫大數據:百度報告指中老年人防疫意識不足
作者:徐淑梅2020-01-28
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百度在年三十晚(1月24日24時)發表《新型肺炎百度大數據報告》,該報告有兩點提及中老年人的防疫意識有待加強,特別需要留意。
抗疫大數據:車公誕與阿里日
作者:徐淑梅2020-01-27
年初三 「赤口」善信都會到沙田車公廟轉風車,祈求新年大吉大利。現時香港在疫症的陰霾之下,未必適宜出行。
基因的自私本性,往往表現於個體行為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27
我們及其他所有的動物,都是由自己的基因所製造的機器。
選舉擴充科技成分 提升投票點票效率
作者:黃錦輝2020-01-21
電子選舉是「官對民」(G2C)的重要一環,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多下工夫,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在選舉中投下自己神聖一票。
數字化進程六個法則
作者:車品覺2020-01-20
數據如果作為一種產品,很難用成本定價,因為數據的價值更大取決於決策的效果,而邊際成本會隨着重複使用愈多而降低。
越南漁業科技創新 促進再工業化
作者:黃錦輝2020-01-15
越南富國島的城市建設看來略為簡陋,出行交通也不太方便,遠遜於香港。然而,在旅途中筆者訪問了當地一間珍珠養殖工廠,經工作人員解釋場中養殖工程之後對這行業的創新科技應用有着意外的驚喜。
車品覺:數據的透明度對科技發展十分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08
車品覺表示,內地正就數據安全立法,因此使用數據上,將面臨更大的制約。然而,無論如何,數據的透明度,對科技發展十分重要。
翻譯服務社企NaTakallam 助敘利亞中產難民重拾生計
作者:徐淑梅2019-12-31
NaTakallam 是阿拉伯文「我們說話」的英文拼音,亦是一家協助難民就業,並為個人、學校、大學和跨國組織提供翻譯的社企名字。
國產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C919明年將交付東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31
中國研發大型民航客機,不僅可以滿足民航市場的需要,更可帶動整體科技的發展。
「前研後產」促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作者:黃錦輝2019-12-3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今年2月18日出台。《綱要》發展目標明確,旨在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首要條件是做好「四創」,即創意、創新、創業、創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沒有國家能制約中國5G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27
互聯網正由「消費型互聯網」轉向「生產型互聯網」,未來網絡不但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並能針對不同的領域,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梁頴宇:香港醫療人才大灣區內最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9
梁頴宇建議有興趣投身研發新藥的大學生,最好要有志以科研奉獻社會,就讀本科時做過研究助理。
梁頴宇:中美生技醫療行業將持續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8
梁頴宇認為中國的生技醫療產業已經進入榮景,整個行業的前景看好。她表示香港有素質極佳的醫學院和醫院,應鼓勵醫生積極參與開發新藥和做臨床試驗。
管喬中:大灣區創科發展 須吸引企業投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6
現任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的管喬中以「過來人」身份指出,在大灣區推動創新科技發展,關鍵是吸引企業前來投資,並寄語投資者必須「有信心及不怕輸」。
印度第二大獨角獸 OYO 視中國為本地市場
作者:徐淑梅2019-12-13
OYO 無論對外對內都把中國定位為本地市場,「(在中國)我們從深圳開始,大多數消費者把 OYO 視為一家中國公司。過去兩年我們努力確保人們視我們為本地公司,我們內部也視中國為主場」。
張翔教授領導柏克萊加大研究團隊實驗證實 熱能可在真空中傳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2
香港大學(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機械工程教授時帶領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展示了量子力學如何顛覆了經典物理學這一個基本概念。
移民潮人才外流 藉灣區發展挽留
作者:黃錦輝2019-12-12
筆者認為今次香港人選擇暫時離開香港發展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面對這次移民潮絕對不可以處之泰然,袖手旁觀,白白讓香港的人才外流至歐美各地。
鍾偉強:創科為民、便民、利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2
鍾偉強認為,只要能切合社會需要,不一定是最高新的科技,也可以為社會帶來進步,改善民生。
敦煌壁畫研究:從國學大師饒宗頤至機器學習演算法
作者:徐淑梅2019-12-04
此篇章摘取了饒公貢獻敦煌學的部分事蹟,以及記敘近年學者利用前沿科技研究敦煌壁畫的方法,嘗試簡介過去70年人文學者與科學學者就敦煌壁畫的探索過程。
《經濟學人》發表署名文章 任正非: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前夜
作者:清華EMBA編輯部2019-12-02
11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發行年度特刊「The World in 2020」,前瞻下一年度及未來趨勢。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年刊發表署名文章《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
首個大型MR行為藝術作品 觀眾參與定義場景
作者:徐淑梅2019-11-28
Todd Eckert透露《生命》的製作費達150萬美元,至於這部劃時代作品能否收支平衡,他說:「投資者相信我們做的事及負責製作費,錢以後自然會來的。」
聚焦印度:科技初創企業生態系統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9-11-25
印度是全球擁有最多科技初創企業的國家之一。2018年,印度涉及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數量超過7000家,與美國、中國和英國同處世界前列。
機械人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作者:黃錦輝2019-11-22
在實體世界中,人類的權利受到適當保護是理所當然的,但換成物件(機械人)時又怎可能視同一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