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要上美國賊船,華府當然高興,美國處心積慮推動美日澳韓所謂亞太小北約共同對付中國,但對韓國有何好處呢?
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的風吹到了利比亞,立刻就讓這個曾經富庶的北非國家陷入戰爭的混沌與陰霾中。
美國財長耶倫近日發言,強調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鈎,與美國實際行為背道而馳。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分析耶倫表態的背後原因,以及中美關係現況。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這次盧沙野大使的言行,確有改善之必要。在接受西方媒體訪問時,必須極為小心,對於較為複雜和有爭議性的課題,常會有理說不清,對於其後的攻擊,更是欲辯無從。
近期多國領袖訪華,討論議題內容不乏去美元化。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霸道行為催生各國保護主義抬頭,給中國大好機會,淡化美國單極角色。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有很多評論認為中美雙方已進入冷戰期,就像上世紀二次大戰後的美蘇關係般,我倒覺得時移世易,縱使中美是處於冷戰,這次的冷戰和上世紀的,有很大差異,亦很難言哪一次更危險。
俄烏對話和談判的大門敞開着,中國進行了必要的調解並提出了解決方案。如果能夠達成互相停火的條件,那麼就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談判,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必須作出讓步。
有人認為這次對話早在預料之中,毋須大驚小怪。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確在準備「習澤對話」,但來得比預期早,其中包括一些突發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開始成為戰爭工具。領空問題隨即橫空而出。現今普世公認匈牙利裔美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卡門,如何影響着我們對太空的認知?
法國IPSOS所做的140國家調查,調查是「自我感覺」是不是幸福,中國受訪者的自我感覺幸福排名2020年93%,第一;2023年91%,亦是第一。移民不知為了什麼?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電話,雙方就中烏關係和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
美國總統拜登在個人社交平台宣布尋求連任,再次參選總統。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公布民調,1000名受訪的美國成年人中,七成人認為拜登不應尋求連任,反對的人中有近一半認為他年紀太大。
北京在台島及南海周邊的軍力炫耀,自然不斷引起人們疑問:中美會否終有一戰?事實上這個問題,於過去10多年在國際輿論熱議不休。北京會幾時動手,成為猜謎遊戲。
若以文明衝突論來審視今天全球陷入的劍拔弩張態勢,我們可否從中得到若干端倪,即今天對抗的主軸可歸因於海洋與陸權文明?
如今中法對國際形勢的處境與看法極為相似,加上主席與馬克龍的心意契合,確有「心意相通遇知音」的感覺,因此這次茶聚的安排,極有文化內涵和深意。
在美國老白男眼中,日本仍是那個能力低下和未及成年的12歲小孩,日本能夠接受嗎?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西方媒體報道失實,難以服人,其抹黑中國的手段毫無根據。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國務卿原定2月訪華,但因「氣球風波」押後。所謂「風波」,當時不少有識者都心知肚明,其實是「茶杯裏風波」。
4月5日至7日期間,兩馬一馮,同在中國。再細看,男性的馬克龍和馬英九受到熱情款待,女性的馮德萊恩被冷漠處理,為什麼?
3月真是個不平凡的月份,在眾多事件中,無疑AUKUS協議及中俄會談最為重要。簡單來說,兩者都涉及深遠的地緣政治發展,對一個兩極世界(bipolar world)的成形及持續,有極巨大影響。
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馬克龍此行強調歐洲自主,觸動了美國利益。但去美元化已成大勢所趨。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不斷有新一代的年輕人在高科技和虛擬世界中孵化出來,但是舊一代的年輕人也會變老,也會成為被排斥的目標。世代循環,報應不爽,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
沙特、伊朗與中國的關係遠勝它們與西方的關係,西方對它們而言是背信棄義,背負着殖民主義的惡劣紀錄,因而它們與西方的任何協議都不可靠,伊朗的核協議、沙特與美國的關係便是證據。
過去一周見證了中國的外交自信,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相對中立得到法國的支持,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巴西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中國和法國現在很可能會探討政治解決方案的細節,這至少可能為俄烏衝突帶來停火。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品茶聽曲。返回法國途中,就說出歐洲人要自主,不當美國附庸,更提台灣問題,不站邊美國。可見這一曲「高山流水」嘆知音,馬克龍聽進去了。
中國近期在中東有多項突破,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分析中國對於中東的最新戰略,以及美元近年出現什麼問題,導致中東對美國改觀。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巴西總統盧拉周五(4月14日)繼續在中國的國事訪問行程,中午前往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日下午與訪華的盧拉舉行會談。
伯牙鼓琴而有知音鍾子期,見諸今日中法兩國的同頻共振。新中國以堅毅不拔的決心及高瞻遠矚的智慧,建國15年後就得到法國的認同。
復活節其中一件樂事是看戲,不是進戲院看,而是在網上看,看最新的美國大片──最先由《紐約時報》在4月6日爆出的美國機密文件洩漏風波。這部「情報大片」劇情豐富精彩,吸引全球觀眾,作者覺得有兩個最過癮之處。
俄烏戰爭、中美對抗,令世界再次分成兩大陣營,中俄一邊,美歐一邊,各小國都選擇靠邊站,國際政局似乎再無「中立」空間。過去港式思維,認為香港在中美衝突之間仍可以維持特殊地位;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已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