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新增27765宗確診 醫管局委內地援港醫療隊「名譽僱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5
本港新增27765宗新冠病毒確診,包括11956宗核酸檢測確診及15809宗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醫管局宣布,啟用支援在社區確診病人的隔離護理觀察系統,提示患者應該如何應診。
老牌工業家蔣震逝世 享年100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5
本港老牌工業家、民建聯成員蔣麗芸之父蔣震,於2022年3月13日在家人的陪伴下主懷安息,享壽100歲。
動態清零是可以與病毒共存
作者:湯文亮2022-03-15
在接種率提升及有了快速測試之後,如果Delta出現率減至最低甚至消失,香港是可以與Omicron共存。
檢測、疫苗專家黃利寶博士:香港檢測能力有局限捉襟見肘 要擊退第5波疫情 實施禁足更見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5
香港每日上萬宗確診,醫療系統崩潰。檢測、疫苗專家黃利寶博士指出,香港檢測能力遠遠不足以應對,如要真正擊退第5波疫情,實施禁足是最好的方法。
新增26908宗陽性 張竹君:防疫莫鬆懈 有機會反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本港新增26908宗新冠檢測呈陽性個案,包括12040宗經核酸檢測確診病例,以及14868宗快速檢測呈陽性的個案。新增個案中有1宗涉及Delta變種病毒株,顯示相關變種病毒的傳播鏈未完全截斷。
新冠口服藥抵港 應用效果良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醫管局表示,已成功購入充足的兩款新冠口服藥,包括默沙東及輝瑞藥廠的口服藥,現時瑪麗醫院已有300多個案使用默沙東口服藥。另外,內地派遣的首批醫療人員將於今日稍後到港。
香港人的憤怒
作者:林沛理2022-03-14
要控制傳染病擴散,唯一方法是在疫情爆發之前或之初採取果斷措施,而這恰恰是公務員的觀念模式與思維傾向的相反。事實證明,公務員的腦袋無法充分掌握「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個概念。
香港房屋政策應改弦易轍
作者:何濼生2022-03-14
由於香港人口可能已經見頂,而事實上本港的勞動人口亦早已於2018年見頂,我們的房屋政策理應由大幅增加建屋數量改為積極推動改善居住素質。
社會治理過度刑法化的危機
作者:尹瑞麟2022-03-14
有內地學者認為,若社會治理過度依賴刑法,就會患上「刑法依賴症」。這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具有高度的法治風險與社會危害。同時,這是否也見諸落實《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
曾鈺成:國家抗疫專家梁萬年一錘定音 減少爭論 特區政府走上正確抗疫道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政府的抗疫措施不斷惹來民間詬病。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今次國家防控疫情專家梁萬年來港目的是一錘定音,為港府抗疫重回軌道。
確診徘徊3萬宗水平 歐家榮:病毒活躍不可鬆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3
本港新增3243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第5波累計死亡患者增至3780人,患者死亡率升至0.54%,未完成接種患者的死亡率,與接種兩劑的患者相差23倍。
林鄭月娥:逾30萬人居家隔離 派送物資馬不停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3
政府在3月13日(周日)例行抗疫記者會上稱,面對大量居家檢疫或隔離人士,正不斷提升支援的能力,包括豐富抗疫物資包、增加居家抗疫熱線等等。
新增15789宗確診 11858宗呈報陽性 歐家榮:無明顯回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2
本港新增15789宗經核酸檢測新冠病毒確診個案,11858宗是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有逾66.18萬宗確診。確診個案每日雖有小小波幅,但無明顯向下趨勢。
林鄭月娥:內地供港物資充足 鮮活食品價格回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2
特首林鄭月娥強調,政府會在物資供應方面,致力做到公開透明、不斷發放資訊,避免市民因為誤解而出現慌張情緒。
新增18888宗確診 10493宗呈報陽性 歐家榮:疫情似平穩仍嚴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1
本港新增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有18888宗,而快速測試呈陽性的網上呈報個案,則有10493宗。港大醫學院聯同漁護署合作研究發現,進口動物是本地爆發疫情源頭之一,建議日後加強檢查。
林鄭月娥:繼續推動接種疫苗 盼學童復活節後可回校上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1
林鄭月娥出席例行抗疫記者會時表示,疫苗接種計劃自去年2月展開後,有一段時間的接種率不錯,但自第4波疫情結束後,有7至8個月「清零」,加上有報道令市民對接種有猶豫,令本港長者接種率比外地低,需要改善。
快速測試陽性之後,怎麼辦?
作者:郭一鳴2022-03-11
連同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在內等設施,總共只有7萬張床位,根本不可能將所有強檢發現的病人安排隔離。換言之,大部分確診者可能與現在一樣回家隔離,政府總不能由得他們自求多福吧?
林鄭終於說出民意了
作者:劉銳紹2022-03-11
事到如今,大家關注「看不見林鄭月娥」會否成為事實?但在疫情消失之前,肯定不會實現。以後呢?走着瞧吧!
民間專業資深醫生的重要建言
作者:關品方2022-03-11
對抗疫情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特區政府聯同全港各界人民組成廣泛的抗疫統一戰線,將過去所謂行之有效、沒有先例、按程序辦、審批緩慢、互相制衡等做法全部拋諸腦後。
新增確診24390宗 快測陽性呈報7012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0
本港新增經核酸檢測確診新冠病毒個案24390宗,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則有7012宗。第5波疫情以來,本港累積個案超過60400宗。過去一周,以觀塘區佔最多確診個案。
林鄭月娥:9幅土地建隔離設施 啟用緊急警示系統合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0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當局物色了9幅土地興建社區隔離設施,正陸續落成;入住社區隔離設施的人士,平均5天就可以離開。她又表示,周三(3月9日)啟用緊急警示系統是合適的做法。
第五波疫情下的日記
作者:廖書蘭2022-03-10
這一屆的領導班子在處理Omicron疫情,簡直亂了陣腳,徹底崩潰,失信於民!而他們依然領着世界最高公務員薪水,苦的是我們小市民,連如何活下去都成了問題。
搶購 自救 出路
作者:陳景祥2022-03-10
疫情緩和之後,香港真的是百廢待舉。如何重振經濟、恢復對外往來,都要從長計議。中國終歸要重回國際社會互聯互通,香港何嘗不然?適當地展開探討疫情緩和後「與病毒共存路線圖」是務實做法,不是彌天大罪。
新增25991宗核酸檢測確診 快測陽性32766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本港今日新增25991宗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至於快速檢測呈陽性市民的登記平台,則再收到32766宗呈報,另外再多291名患者離世。港大醫學院模型預計,幾天後將出現疫情拐點,單日新增個案將逐漸下降。
俄烏戰爭進入外交斡旋階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周,各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相關制裁,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8日(周二)下午在北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視像峰會,尋求外交談判途徑解決危機。
林鄭月娥:伊利沙伯醫院專門收治新冠病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政府將快速擴大醫院治療能力,首先會將伊利沙伯醫院改為新冠病人定點醫院,在4日內完成轉移非新冠病人;稍後會陸續將公立醫院一半病床,改為接收新冠病人,涉及約9000張病床。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作者:孫明揚2022-03-09
政府面對傳媒查詢染上新冠病人數高速飆升引發的眾多問題,採取的口徑五花八門,更甚者導致市民對於政府處理危機的信心,迅速崩潰。怎麼辦?
曾鈺成:為全民強檢計計數 香港需要什麼條件才可推行?為清零做足準備 更好應對下一波疫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繼上集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談到,本港是否已錯過全民檢測的黃金時機,今集繼續探討如實行全民強檢需要什麼條件,如何為未來做好充足準備。
疫情催生新組織 民間力量將重組
作者:阮紀宏2022-03-09
特區政府沒有沿用港英政府的做法,是不重視地區事務的觀念,也有以為通過社交媒體更能夠溝通民意的想法。但疫情爆發,一是沒有想到民間力量的作用,即使想借助,民政事務聯繫地區組織關係也完全失靈。
大疫情考驗大團結
作者:何漢權2022-03-09
700多萬的香港人,必須完全卸下「剝花生」,以看疫症疫情自編各式疫劇的自私心態面對,畢竟,整個香港大局的全體持份者,就是支撐要戰勝第5波疫情的最大安全力量,提供最大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