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以來,有4位總理處理過香港問題。香港人對回歸後幾任總理印象不壞,皆因他們的作風都傾向務實,而且總理多處理經濟民生政策,較少涉及政治和意識形態,較容易令人受落。新上任的李強會是什麼樣的總理?
美國總統以至政府的公關策略與操作,無從評論;但在中國議題挖空心思的原因,路人皆見。陰招上不了台面不說,但為何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只能說明正人有正道,用歪道非正人。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諾,一定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責任意識,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廉潔奉公、鞠躬盡粹、不辱使命。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3月5至13日在北京召開,大會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由國務院總理李強帶領的團隊,除國防部和發改委是新領導人上場,其他24個部委領導人均屬連任。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美國對付中國只有一把「台灣牌」,亦只能要「台灣死到最後一人」。烏克蘭已死了幾十萬,跑了800萬人,經濟下跌37%,台灣人為何要學烏克蘭嗎?沒有那麼傻!
2023年3月舉行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務實掛帥顯然是中央對港澳政策的標誌。
第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六(3月11日)上午繼續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當選國務院總理,張又俠、何衛東當選中央軍委副主席。
李澤鉅不能連任全國政協常委,竟然是普羅大眾街談巷議的內容。在政治圈中,更出現一個名詞:「中國式羞辱」。
一年一度的兩會,不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利用來爭取選票的場合,而是和全國人民溝通的制度化的機會,做到集思廣益,兼容並包,求同存異,謙遜尊重,與時並進,真正發揮一個成熟的民主代議政治體制應有的作用。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日(3月10日)上午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習近平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及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方向誠然是對頭的,但如果缺乏對造成消費和投資不振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頭痛醫頭的對策亦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反效果。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中央各項政策措施,香港到底有多大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涉及香港和鄰近地區的發展計劃上,香港可以如何為自己爭取利益?這也許是新時代特區政府必須正視的新問題。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表示,不斷適應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優化改革港澳工作領導體制,才能確保黨對一國兩制事業的有力領導,才能保證一國兩制實踐沿着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趙樂際周二(3月7日)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廳參與港區人大代表團審議,歷時大約1小時。
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外交部部長秦剛首次以外長身份出席中外記者會。他說,當今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領導層更迭的連續性很可能是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的特點。機構改革、領導層更新和黨國整合,以及加強協調將成為正在舉行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的標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日 ( 3月5日) 早上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十四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周六(3月4日)在北京開幕,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發表任內最後一份工作報告。另外,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日(3月5日)早上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議。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前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前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周一 (2月27日) 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
香港的國際級大導演杜琪峯日前在德國柏林電影展發言,提及反獨裁就要支持電影。大陸的小粉紅群起而攻之,驟聽之下,彷彿感到一群小蛙在井底悲鳴,幼稚之至。
中國的和平立場文件已經不再討論導致和談的先決條件,儘管如此,該文件仍是中國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和談、摒棄冷戰思維和避免衝突升級的關鍵步驟。
中國已不是60多年前大躍進時期的中國,我們雖不應掉以輕心,但糧食供應安全問題並不尖銳。
白宮內部有人透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大的災難時,拜登回應「等到你看到我們摧毀台灣的計劃」。這條消息一曝光,震撼全世界,當中反映了美國人的心態。
大灣區是國家戰略,香港有鼎力共建的責任不用贅言,從近水樓台的角度看,對香港今後的發展,也是只有百利。東莞得益於深圳高科技和創新科技的外溢效果,值得香港深究。
俄烏戰爭2月24日即將屆滿一周年,就在美國總統拜登突然訪問烏克蘭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表《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巨浪滔天的新中國建國後的發展,標示着執政者要不斷地解讀現實變化的意識形態。比起鄧小平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新」在哪裏?
尋求和平解決俄烏衝突已成為王毅會見歐洲國家領導人的不變主題。中國似乎急於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但它或許正在尋找一個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在當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徐是雄教授在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Evolution of Human Destiny: China Will Win,闡明中華民族追求的大同世界是人類命運進化的最終目標。
江澤民年前逝世,是非功過定論有待時日;北京高調紀念,難免勾起一些回憶。我40多年前就開始和他共事,及至他離任前還有純業務交往。現在時髦前傳(prequel),不妨分享一下他如何最早得到最高層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