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估算染疫人數 需用正確統計方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23
本港近期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持續在數以萬計的水平,多家大學研究團隊紛紛發表對本地實際感染人數的估算,但數字差距似乎頗大,為什麼會這樣呢?
「隔離考試」是否可行
作者:何漢權2022-03-22
除非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每日染疫人數降至雙位數,甚至單位數,又可作別論,這個可能性是舉世渴望,但幾乎不可能了。
東華校友感念栽培 承傳服務精神 回饋社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1
東華三院支持學生在學業、才藝和品德上的全面發展,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及交流機會,學生從學校學習,延伸到服務社區、認識國家、探索世界。每年亦頒發多項獎學金鼓勵學生在國內及海外深造,望學生他日成材回報社會。
疫情下刻不容緩的心理輔導
作者:彭智華2022-03-21
縱使第5波疫情很快緩和,因疫情曾引致的情緒困擾或已破裂的關係也不會輕易消失,不論成人或孩子,都需要更關注自己及親友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強的抗逆措施。
鄒秉恩校長X鄭家寶校長: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將成歷史 業界日後如何預防教師操守出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9
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將於5月1日正式結束,今集《冷思熱話》鄒秉恩校長與鄭家寶校長討論,業界日後如何監控好教師操守。
生死邊緣的倫理回歸──上好這堂公民社會課
作者:許志榮2022-03-18
在天災與人禍之間,我們上的每一課都付出沉重的代價。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以畢業,放一個沒有病毒和硝煙,名副其實的暑假?
劉健芝:生態公義與社會公義教育──培養感知、思辨、自主、行動的能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18
僵化的教育體系、勢利的主流文化,在我們的無意識中製造冷漠、犬儒、恐懼,我們要嘗試容讓自己暴露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把握各種機遇使之撼動習慣的固執,衝開制約的樊籠。
東華校友感念栽培<br> 承傳服務精神 回饋社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8
東華三院支持學生在學業、才藝和品德上的全面發展,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及交流機會,學生從學校學習,延伸到服務社區、認識國家、探索世界。每年亦頒發多項獎學金鼓勵學生在國內及海外深造,望學生他日成材回報社會。
走訪全球學府探索高等教育路向 郭位校長:大學教研應超越界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8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過去數年間訪問多間著名學府,遍及南非、印度、德國、日本及中國內地等地,製作成《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視頻系列,探討世界各地的教育發展和優點,前瞻高等教育路向。
人類首例心臟移植的大學──南非開普敦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8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主持《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視頻節目,與南非開普敦大學校長帕肯教授對談,了解這位非洲裔女性如何帶領大學治癒過去種族隔離政策下的不公平問題,同時提升教學及研究水平。
派位制度與基礎教育
作者:黃冬柏2022-03-18
學生學習能力的分布比幾十年前已變寬了很多,不同能力或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所要的支援不盡相同。社會未必隨時會有豐裕的額外資源供他們所需,但分配方式是可以調整。
Hong Kong will be fine! 香港大學慶祝111周年校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7
香港大學為紀念建校111周年,今年特別製作光影投射節目,線上呈獻給港大成員和香港市民觀賞,鼓勵大家在疫情下的困難時期,展示出堅韌與頑强,時常懷抱希望。
疫情下請不忘與年輕人對話
作者:李美嫦2022-03-17
當我們將「全民同心抗疫」掛在嘴邊,我想問年輕人的抗疫責任和角色是什麼呢?年輕人如何「同心」抗疫?
走訪全球學府探索高等教育路向<br>郭位校長:大學教研應超越界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7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過去數年間訪問多間著名學府,遍及南非、印度、德國、日本及中國內地等地,製作成《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視頻系列,探討世界各地的教育發展和優點,前瞻高等教育路向。
不一樣的暑假
作者:陳章華2022-03-17
怎樣面對疫情、逆境就是最好的課堂﹕如何避免染疫?怎樣保護家人健康?怎樣幫助家人一同分擔家務?染疫後如何處理家中運作?誰去負責買菜燒飯?誰又去外出購物?康復後又如何保健?
港大「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首輪錄取三位優秀運動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6
香港大學3月15日公布「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首輪取錄名單,三位香港新晉及現役運動員翁厚全、黃澤林、Russell Williams Aylsworth,將分別入讀理學士及工商管理學學士課程。
城大一帶一路論壇閉幕 總結專業服務與對外投資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6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3月12日(周六)舉辦「一帶一路香港專業服務工作坊」閉幕論壇,總結香港專業服務與海外投資的出路,超過180名香港與世界各地與會者參與討論。
如果學校都有躺平之風
作者:鄒秉恩2022-03-16
面對「躺平主義」要怎樣調整自己對新一代的期望?學校在家長、學生、老師以至社會人士的眼中,會否容許有下述的情況產生?可以如何自處?學校又可以怎樣迎接這種新風?
香港大學二位學者分別獲選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及國際化學發展組織會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5
香港大學二位學者李湄珍教授、任詠華教授分別獲選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及國際化學發展組織會長。
唸書、背書、熟書之路
作者:何漢權2022-03-15
香港是東西文化薈萃之地,至今,求學方法大抵仍然是西風壓倒東風,「唸書、背書、熟書」之途,被視為死記硬背,但這種方法真的沒有用嗎?
暑假在家七件事
作者:蔡世鴻2022-03-15
自古有「開門七件事」,我也為大家炮製了「暑假在家七件事」,要緊嗎?可作參考而已。那什麼事才是最重要的?
為你解答移居英國的各種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立刻上網預約免費面談,無論移民的教育、置業、就業還是生活等等問題,都有專家一一為你解答。
蔡國光校長 X 鄭家寶校長:童樂居虐兒案令香港蒙羞 社會福利署監管失職必須問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童樂居發生虐兒案,本來是保護兒童的地方變了對兒童施虐的地獄,實在令人髮指。今集《冷思熱話》蔡國光校長與鄭家寶校長提出,社會福利署應為監管失職負上責任。
東華學校課程發展與時俱進 凝聚共力 家校協作 培育英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4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譚耀華校長稱,學校各年級的STEM課程,設有專題研究貫穿不同學科;東華三院馬陳景霞幼稚園黃倩雲校長則表示,東華三院的幼稚園對全人教育同樣重視,致力培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3月14數理常識日
作者:黃冬柏2022-03-14
兩位大物理家愛因斯坦及霍金的生日和死忌碰巧地與3月14日牽上關係,二人的貢獻都與世人攸關。
COVID-19出現後全球教育演變的五個趨勢
作者:黃顯華2022-03-11
COVID-19出現為全球高等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演變?並發展出哪些趨勢?
東華學校課程發展與時俱進<br> 凝聚共力 家校協作 培育英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1
東華屬校通過提升教師團隊專業能量,設計新穎具探究性的課程,啓發學生潛能及推動自主學習。中小學乃至幼稚園均與家長同行,提供學術及情意發展支援,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需要。
中大校長段崇智致前線員工、醫學研究和專業人員及中大醫院全體員工的感謝信
作者:段崇智2022-03-11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今天發出一封公開信及短片,感謝大學前線員工、醫學研究和專業人員及中大醫院全體員工為抗疫所作出的貢獻。
共同富裕下的大灣區教育需要
作者:何劍輝2022-03-11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會讓大灣區的人流及物流更快更順暢地互動,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對高等及優質教育的需求也愈大。我們可以在這裏為香港的高等及優質教育發展做點事嗎?
讓我們一起擁抱大自然
作者:丁惠芳2022-03-10
大自然雖然深不可測,但也有其善良和可接觸的一面,我們不妨從小養成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及感情,讓他們既可以享受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貴禮物,也學會珍惜和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