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和薩爾瓦多政府同樣是希望市民因此接受電子或比特幣消費。誰的政策會更成功?
晶片「短缺」,很自然就被視為要解決的「問題」,傳媒盡是羽扇綸巾的事後孔明,批評美國為何不早早增加本地晶片生產,而要「依賴」疫情下亂七八糟的全球供應鏈。歸根究柢,當然是錢作怪。
在亞馬遜的「致股東函」,貝索斯除了正常地強調用大數據來發現和影響消費行為外,更隆重其事地分享他以經驗為基礎的判斷。
香港要鼓勵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交易,這既擴大國家創科金融產業的發展、促進香港的融資活動,又可加快香港與內地融合。
君不見,即使部分業績勝預期的企業,股價一樣捱沽。技術反彈從來不排除,但之後又如何?
隨着政府將於全國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產業轉移,大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區將深化服務業發展,成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更重要的一部分,服務業企業也可以持續探索這些城市及地區為企業帶來的機遇。
未來5年中國在交通建設方面,除了強調人員在省市間能夠順暢流動外,提升個別大城市及城市群內人員流動的流暢度也是施政重點之一。
共同富裕制度是要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只有財富不斷的流動,才能讓一代又一代的中下階層年輕人,有向上流的希望。隨着中國城鎮化,山區及農村的孩子也能得到財政及教育的照顧,有機會去努力,去改變命運。
飯圈集資資金去了哪兒呢?平台、冠名商、經紀公司、明星及其貫穿其中所有環節,個個賺得盤滿缽滿,甚至站姐、大粉、代拍、黃牛,也都收入不菲,粉絲紛紛被割韭菜,亂象無窮。
美國過去一年的經濟復甦,既不平衡,亦未完成。
從現金到支票,又從支票到信用卡,再從信用卡到網上支付。求變,要提供最好的支付經驗,Visa怎樣看加密貨幣前景?
騰訊的發展經驗,累積了強大的技術和網絡安全能力,其雲業務憑最可靠智慧雲技術,透過不同數據化防護要求,主動監測並消除有關威脅,令企業獲得全面保護,更能在符合全球及行業的規格下蓬勃發展。
在過去20年,中國能夠發展這麼快,一大部分可以歸因到內地人力資本投資在世界上最具效率。北上廣深吸引了全中國14億人口中最優秀的人才,至於香港的人才是來自全世界70億人口優秀的人才。
大批港人移民外地,香港房屋仍供不應求。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樓市經歷多次不利消息得到足夠考驗,希望政府在10-15年內解決香港住房問題,只要解決了基層巿民住屋問題,樓價高也問題不大。
其實西方國家亦會執行許多監管措施,但中國政府執行的決心和速度更加明顯。「改革開放」政策本來就是一個持續的實驗,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微妙平衡一直在不斷演變。
我對上一部摺機已是2G年代的事,現在重投摺機,不是懷舊,而是見證開創全新摺疊屏幕手機的世代。隨着5G應用場景與普及率飆升,相信兩者的定價會更進取,吸引大眾購買。
香港現今身處大時代的風眼,金融業在香港舉足輕重,港交所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反映香港金融業的盛衰。
本社在2021年7月30日舉辦「2021年下半年投資走勢」講座,三位專家解構下半年投資走勢。
事實上,前業主可以完成租約已經是唔錯,所以,買鋪千祈唔好貪租金高,回報好,因為租金高的背後代表售價亦高於市值,多20% 租金,就算買貴10% 都係唔抵。
然而,一份全球協議並沒有達成,大國之間不但未能合作,反而美國因遏制中國而掀起貿易戰,進而推動西方陣營跟中國脫鈎。對中國而言,全球化帶來的美好歲月已所剩無幾,中國必須因應形勢重整發展策略。
消費券的誕生是商戶釋放存貨的好時機,減價是加速售出存貨、增加收益和恢復消費鏈運作的高效率方法,而且能建立共渡時艱和良心企業的形象,有利熱潮過後的營商策略調整。
美國每年總遊說開支數以十億元計,區區幾百萬當然是小數目,但我們不要忘記加密貨幣市場不久前還是「小眾玩意」,如此增幅是相當可觀的。
很多移民都是「夫死夫還在」,移了民又回流到香港,况且在移民的時候又沒有賣樓,所以樓價可以創新高,唔了解「夫死夫還在」的人如果認為太多人移民,預期樓價會大跌而賣樓,就會發覺賣咗就買唔番。
禁菸、打機等事本應從教育着眼,師長有責任助年輕人建立正確價值觀,從而作出正確行為模式,而非一言堂一刀切一句「唔准」二句「禁止」的家長式鐵腕手法即得以如其所願。
老友話唔明白,物業代理做生意,既然有客畀到價,點解唔接受,反而建議客人減價,即是有生意唔做?
投資者要全面捕捉環球政策視野,從上游原材料,到電池、芯片,再到零部件、車廠,分散智能駕駛產業鏈的波動性,最簡單直接離不開運用ETF,如全球智能駕駛指數ETF(03162)。
數字普惠金融作為有關發展的新模式、新工具,本質上是通過數字化或電子化技術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有效提高服務的廣度、深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從而進一步滿足需求,這對於解決中小企融資困難及昂貴問題具有深遠意義。
作者預測樓市會上升,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中港可以通關。在通關之後,就會有大量內地人到香港買樓。但點解還未通關,樓價指數竟然有機會創歷史新高?
把監管打壓說成是港股股災主因,但哪有一個市場沒有監管。與其簡單將監管形容把一個市場摧毀、倒米,更實際是監管規則改變了外國投資者長期以來對中資股的掌握,新模式或未實現之前就是無所適從吧。
抓住疫情危機提供的「窗口期」,善用當下升值周期,增加人民幣在海外的持有、使用、交易和結算,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方能在未來更加激烈的政治、經濟、貿易、科技和金融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