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作為避險抗通脹的金融資產,已經再度成功獲取市場青睞。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能不能結合最新的金融科技工具,讓黃金這個古老貨幣重新大放異彩。
有很多打了疫苗的人都希望早一些確診,甚至有人會話確診如首置,愈早愈好,因為確診之後就好似打了疫苗第4針,再次確診的機會就微乎其微。老實說,我都有多少心郁,希望早日確診。
作者認為,美國的資金很快會離開,於是預先透露加息10次之多,反過來證明加息數次無效。否則有如現時蓬佩奧要吃減肥藥,怎樣也不過去。
負責管理盈富基金的道富環球,去年初為遵從美國制裁令,宣布暫停追蹤部分中資藍籌股。儘管不出兩天已彈弓手縮沙,卻已埋下基金管理人要被撤換伏筆。但誰能消除盈富投資人的顧慮?
「影響力投資」一詞最早於2007年提出,發展至2020年,其市場規模已達7150億美元。很多人以為目標一定要「高大上」,才可以匹配作影響力投資,但從身邊熟悉的範疇開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部分市民眼見要在實體經濟裏尋找個人的出路已愈來愈難,就企圖透過投資或投機去扭轉自己的命運。現實是賣出買入的次數愈多,犯過失的機會亦愈多,一般人還是少接觸更為安全。
除了香港穩坐一哥,富途近年國際化成績同樣亮眼,先後在新加坡及美國站穩陣腳,最新公布進軍澳洲,當地有近千萬投資者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卻寥寥可數,富途未來在國際市場應該大有作為。
中國證監會或知悉不少中概股將被美國證交會勒令退出美國市場。而在退出之前,更會被處罰一筆天文數字的款項。有見及此,美罰不如中罰。至於罰款多少?對股市又有什麼影響?
美國聯儲局兩次避而不談「貨幣政策規則」,不計算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其實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
美國聯儲局今個星期三議息,全世界都認為一定會加息,我話美國目的已達,聯儲局點解要加息。
長實最近出售英國倫敦5 Broadgate物業。該公司於上周五收市後迅速回應,物業成交價為12.1億英鎊(約123.9億港元),該項投資3年半的總回報約為45%。
蘋果最近宣布加入新的私隱措施。現在,超過八成的蘋果手機用戶都將手機以及手機內的Apps的追蹤功能關閉,這對依賴用戶私隱的Facebook簡直是晴天霹靂。
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分析,預測2025年全球「元宇宙」的經濟價值將達到2800億美元,並會持續複式增長;可預見其將會對金融業產生龐大的業務機遇。
Facebook改名Meta後,近期業績大倒退。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元宇宙為何出師不利,公司發展遇到瓶頸,為什麼?一起聽聽教授剖析。
筆者絕非長和系「大粉絲」,但不能否認多次交易,每每由被質疑,到最後「還是李氏最強」之感。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擅打公關戰,西方領袖看風使舵,順勢制裁俄羅斯,力度之大,以及烏國軍隊和志願軍頑強抵抗,一切都在普京的意料之外。因應戰局發展,下文將聚焦全球經濟中受俄烏衝突影響的幾個範疇,逐一闡釋。
俄羅斯既然早知道軍事行動下儲備有制裁風險,為何不一早將所有儲備變成黃金或人民幣資產?
如果你能夠找到大趨勢,贏面會比其他人大很多。ESG主題投資方法可以觸及多個行業,讓你試圖與市場機會或特定目標保持一致。
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嬰兒潮一代紛步入退休之齡,迫切需要彌補低收益與預期收益的落差,即使預期環球收水加息,香港亦未必有能力亦步亦趨,具可持續派高息而盈利表現穩定的優質上市企業股份成為投資組合必然之選。
上市不久,始創人先把CEO的位置,交給一位星級女將軍,令公司重拾升軌。但2013年公司隨着公關災難,形象插水、股價掉崖,一場內戰,一觸即發。
中國現正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實踐「雙碳」目標,我們該如何落實自然受益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促進企業轉型?
既然大家都知道結局是如何,點解仲要借錢畀人炒樓?政府在香港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推出「林鄭plan 2.0」,其實有很大風險。
ESG相對抽象,怎樣才可以用數據表達,從而較客觀地判斷?
推算在不封城、封城一個月和封城兩個月這3種情形下,香港經濟損失將分別為2021年GDP的2.58%、3.78%與7.38%。另外,本港人才也有因抗疫措施及訊息不穩定下流失的可能性。
樓市的確有危機,我甚至同意林鄭plan 2.0是強心針,但似乎太早打針。
土耳其有8400萬人口,使用的手機總數達8060萬部,為流動商貿創造龐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當地市場亦充滿活力,顧客的行為變化迅速,而社交媒體是重要的營銷渠道,主要面向年輕顧客。
連日來,各大機構、慈善團體及企業紛伸出援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透過捐款及提供物資,全力支援抗疫。
租金扣稅的安排,根本幫不了社會上收入最低卻要捱貴租的那批人。因為這批人大都有未用盡的免稅額,他們根本不用交稅,扣稅對他們來說,不會帶來實際的得益。
投資公司本來是個硬核科班的私募投資基金,過往關注的是IT軟硬體和其他高科技公司;但在1990年代中葉後,開始多元化,涉獵成長投資和併購。Lululemon是其中一間對象,但投資人似乎未能參透靜的意味。
我並不完全反對累進稅制,引入能者多付的概念,的確有利於社會匯聚財富,去支援一些社會上的不幸者。然而,如果因而嚇走了能者,社會上有能力多付的人就會愈來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