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速度比興建樓宇的速度快,樓價焉能不升?
現實困境,問題在於政府手上的「麵粉」(土地供應)有限,一個餅不夠大自然不夠市民分。
保險不是萬能的,有很多責任是保險不會覆蓋或有所保留,需要本人承受,俗稱「墊底費」。旅保、家居及財務損失有陪償上限,這叫做「風險保留」。投保人有責任做好風險管理。若投保索償過的保險項目,保費會被提高,所以要做好風險管理措施。
2010年後的美國金融,在無止境的量化寬鬆下,把自己的包袱輸往全世界,誘發其他央行照板煮碗,吹起另一個金融泡沫。盛世的巨鱷沒錯是有所收斂,但新一輪的海嘯仍然山雨欲來。
究竟我們應該怎樣以全面的角度去分析一個應用程式(APP)成功與否呢?其中又包含了哪些關鍵指標呢?
究竟我們應該怎樣以全面的角度去分析一個應用程式(APP)成功與否呢?其中又包含了哪些關鍵指標呢?
香港的潛力很大,因為人才充沛。不要只放眼香港所限,自從有了互聯網之後各地緊密聯繫,發揮無限的可能。
雖然P2P平台可填補傳統金融服務的盲點,然而太過寬鬆的環境亦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害。
若從環球債券市場規模來看,中國的債市規模並不小,若然發生系統性問題,也可能衝擊環球金融市場。
長此下去,人們遲早會對貨幣系統不再信任。今後,人們會更傾向持有實物資產,包括黃金與房地產。年初以來,黃金已升了約兩成,而房地產市場亦有回穩跡象,不容忽視。
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 曾經說過,如果一間 Start-up(初創企業)不比現有的模式有十倍的創新性,就很難生存;這個比喻,不單止適合於科技創新,也同樣能應用於搞社會創新的社企上。
管理層如何會輕易放行這個被擺上枱的深港通呢?劉士余儘管是中證監主席,但深港通是需要更高層批准的大事。到時會不會又有黃華耿飈之辱呢?
不少國家已經承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行動,實現減排的目標及協議,可預見未來幾年綠色債券市場將會急速膨脹。
我們亦須緊記,英國脫歐對全球均有影響,因此只是沽售英國資產未必可帶來預期的效果。
脫歐對香港的影響,不只是直接的影響,而是要研究脫歐對內地(直接和透過歐盟)的間接影響。
今年是美國選舉年,也是道指2009年3月最低6,470點展開新的牛市第七年。
真正主導6月港股並使其走勢出現如標題所預測走向的,是英國脫歐公投。英國如果真的退出帶來的連鎖反應,將使其他歐盟國家的國民也躍躍欲試,步英後塵。這將會是歐盟的惡夢。
現時距離英國公投的日子已愈來愈近,根據民意調查走勢,支持留在歐盟和支持脫歐的比例非常接近,其中有超過15%仍未決定的人便成為關鍵所在,兩方陣營正盡最後努力遊說仍未表態的選民。
現時距離英國公投的日子已愈來愈近,根據民意調查走勢,支持留在歐盟和支持脫歐的比例非常接近,其中有超過15%仍未決定的人便成為關鍵所在,兩方陣營正盡最後努力遊說仍未表態的選民。
日前有一宗案件,騙徒以假身份證扮業主賣樓,騙去真買家近300萬元。以這種方式行騙,本小利大,估計今後還可能會陸續出現,所以有需要讓讀者知道騙徒的具體行騙方法,以免有人再次上當。
原來毛澤東的生父毛順生,是一名精於投資之道的富農。毛父投資絕技有三大板斧,包括田產、金融和發行股票!
作為私募股權基金界的一員,筆者不時被一些希望自己起壇搞風投基金的朋友問及成立風投基金的一些注意事項。近年科技企業快速發展,筆者認識的中港兩地的年輕朋友,不少作為初創企業家三十多歲便成功把自己的科技企業賣給大公司賺了一筆大錢,然後變成一個天使投資人,再逐步做大並準備成立自己的風投基金。另外,不少年輕風投基金經理也陸陸續續跳出來自己起壇,所以筆者不久便有機會跟這些朋友談起作為基金管理人 GP 創立新基金時要注意的事項。未來一兩期私募廣角鏡筆者也希望籍此跟各位讀者分享一下一個風投基金起壇時,包括有效利益分配及激勵團隊成員的各種伎倆。 一個基金往往由幾個不同的合夥人成立,至關重要的是基金主要利潤——Carry又稱 Carry Interest 如何有效分配。一般來說,整個基金管理層能分到基金賺到之利潤的20%作為 Carry。對新成立的基金來說,由於不同的創始成員都會帶來不同的價值,很多時候新基金裡的幾個合夥人都會大致上平分整個 Carry Pool。假設團隊一開始有四個創始人,則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Carry,到及後基金再擴充請人,由 Managing GP 到中層 Partner 到 Junior Partner 等等,原本那幾位創始合夥人就要拿部分 Carry 出來去激勵新的合夥人或相對高級員工,一般來說,到最後 Managing GP 會有大概45%的份額,高級合夥人大概30%,中層合夥人大概10%,剩下來就給一些低層合夥人或員工,低級 Analyst 或 Associate 則不要奢望輕易拿到 Carry(除非你有特殊關係網能拿到不是普通人拿到的好deal 就另作別論)。除此之外,有時候為了吸引投資者,可能有部分 Carry 也跟投資者分享,這個多少則要看創始 GP 融資的功力。以上的分配當然只是一個大概可參考的普遍情況,最重要的還是創始 GP 按各新加入的成員的實際情況及年資分配 Carry ,以有效激勵整個基金團隊的不同成員。 另外,在私募股權基金界裡也經常看到一些基金以項目為基礎來分配 Carry,就是 Deal-by-deal 的一種分配辦法。換句話說,哪個基金成員帶來哪個項目,成功賺了錢,那利潤或是 Carry 的那一部分就分給該成員。這做法或許會比較公平,畢竟個人只需要負責自己的項目,別人的項目虧了大錢也不會影響自己應分到的 Carry,有別於一般 Carry Pool 的安排,就是把整個基金所有投資項目一起計數再分 Carry。但是這樣 deal-by-deal 的設計往往導致基金內部開會的時間人人鴉雀無聲,自己只顧自己的項目,同事之間也沒有動力去幫助別人的項目,形成公司內沒有互相合作的氣氛,這安排也未必適合初創型資源有限的風投基金。有時候一些基金會聘請一些策略型顧問或 Venture Partner […]
沒有自由平等博愛的沃土,現代社會之樹難以結出民主與科學之果。
美國人要重視社會基石,要建立國民間的盟約 covenants 彼此要互相貢獻,這是200多年來最大的危機,中國要有前車之鑑,發達經濟體可以如此演變,發展中國家要提供何種建議,才能將「新型大國關係」發展得好呢?
早前有股壇名嘴評論港股近期的態勢時稱,現在香港股市只剩下股票經紀留在市場玩我嬴你輸,幾格上落的泥沙遊戲了。這種說法反映了港股交投淡靜的現實,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事實的全部。
「基金之神」約翰‧柏格(John Bogle)說過,主動型基金的最大宗旨,是企圖「打敗」市場,賺取最高回報。不過,回顧過去十年,大部分主動型股票基金(如投資美股市場及新興市場),回報表現卻一直未能「打敗」市場基準。對投資者而言,主動型基金的最大特色,是由專業基金經理精心挑選股票,透過適時管理投資組合,藉此賺取更高回報。然而,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不是「必贏」的保證;相反,高額的管理費才是「必付」的成本。 隨着愈來愈多主動型基金表現跑輸大市,學術界以及消費者權益團體批評主動型基金「收費高但表現不佳」又再升溫。最近,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透過研究發現,比較五年累積的回報,荷蘭竟然有100%的主動型基金未能戰勝市場基準;而瑞士及丹麥的主動型基金回報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各有95%及88%跑輸大市。 投資者轉投ETF 面對這些嚇人的數據,相信投資者也忍不住問,到底這些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做什麼呢?若再看標普的研究數據,比較五年累積回報,整個歐洲五分之四的主動型基金,均未能擊敗市場基準;而比較十年累積的回報,則共有2.5萬隻主動型基金在扣除管理費,有86%未能打敗市場。在此研究樣本中,比較十年累積的回報,美國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全球股票基金,三者分別有達98.9%、97%、97.8%錄得表現不佳。筆者認為,當然市場上一定有傑出的主動型基金、優秀的基金經理,但投資不是看短綫一兩年的優異成績,而是要看長期性穩定回報。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對於管理費高,但是表現欠佳的主動型基金早已產生擔憂,此舉變相帶動了低成本的掛鈎指數基金需求增加。有數據指出,過去十年期間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的市場增長達六倍以上,金額高達2.9萬億美元。 另外,據國際基金研究機構理柏(Lipper)數據顯示,去年歐洲 ETF 的淨銷售金額增長55%至740億歐元,同時主動型基金則下跌15%至274億歐元。 靜待下一次鐘擺 要在當下投資市場,找到一個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體系或股市是非常困難的。對此,近年投資者開始有所感受,故此不再願意付出高額管理費讓基金經理幫忙選股,情願購買簡易方便的指數基金。筆者曾說過,主動型基金短線表現好,投資者難以分辨是基金經理比較「勁」(Alpha)還只是比較「勇」(Leveraged beta)。當然,市場永遠是一個鐘擺,現在的投資環境對主動型基金可能比較難,不過,當開始少人留意主動型基金,Alpha 就更容易出現,到時候,可能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原刊於《iMoney》,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Pixabay)
近期樓市轉淡,下跌的趨勢已十分明顯,煥然壹居日前供申請者揀樓時,申請者的反應大不如前。首批獲邀請來揀樓的68名申請者之中,只有20個出現,七成放棄了機會。
筆者覺得人民幣債券仍有一定程度的投資價值,與人民幣定存比較,它亦算是較為高息的低風險產品。
「如果你是創業家的話,就不要投訴沒有資金、不要投訴沒有人脈、不要投訴沒有資源。」他強調。
長壽,本來應該是好事,不過,對不少的投資者和公共政策的決策者來說,長壽風險相信會是未來更被關注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