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囤地」,其實是投資土地,透過市場交易把土地的產權合併,方便土地擁有者以後能更有效釋放土地價值。
小米上市股價好與壞,現實的投資者怎會理會小米獨特與否,而是主要仍會受到電話出貨量數字的升與跌所左右。
筆者在波幅理論的文章中曾指出,細波幅後會出現大波幅,而大波幅後同樣會召來大波幅,之後才慢慢再變成細波幅。
筆者相信個人資料及隱私都需受到保護,這是基本人權。
技術分析是根據過去數據走勢來對未來走勢作出預測,按「效率市場假說」,技術分析理論上絕不準確,應用技術分析的人士也理應很快便從實戰中明白過來。
內地很多意見認為,資管新規放鬆,市場不明朗因素獲釋放。但新管理本質上對打破剛性兌付、產品按淨值計算及解決資金錯配問題的三大原則上,絲毫沒有退讓,所謂鬆,其實僅僅在於如何執行而已。
步入2018年首季,美元在低位橫行整固,4月下旬更出現回升的勢頭,這可能是預示未來環球經濟充滿風險。
滙豐報告提及互聯互通機制下,以5月每月額度大增三倍,北水更左右港匯走勢。
中國科技通訊設備、產品及其他硬件靠的是外來零部件供應,美國變相停止向中興供應晶片,連手機作業系統也可能牽涉在內,變相等於判中興死刑。基於中興屬中國5G重要一員,內地推出5G部署在最壞情況會被全面推倒。
雖說循環是經濟的表現,惟股市跑在經濟之先,也會把循環的表現反映出來,所以股市的走勢,也會跟隨循環而波動。
宗教始終不是科學。他們說的「黃牛經濟學」,問題並非大錯特錯,問題是錯中有對反而更易令人誤入歧途。
聯匯的穩定性視乎港府承諾。由於金管局承諾在弱方兌換保證支持港元,這會令市場不敢狂沽港元。
展望未來,筆者預料開放式的數字銀行將會愈來愈多,單一且封閉的商業系統將被科技淘汰。
港股及A股具備相當高的關連系數,中國好,香港好,股市亦然。
以零和遊戲為例,當你估算別人行動時,別人也在估算你,是否猜中根本難料。
就當賣債空前成功,美息大升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伴隨的結果是美國入口下降,中國出口製造商首當其衝,不利中國經濟增長。
近幾周口水戰好,真正貿易戰升溫也好,造就市場波幅加大,慾仙慾死但仍未致於奪命陣亡,提供即市低買高沽機會。
後市已不是由華爾街大行當家作主,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股市正常,重點在於要特朗普本人回復正常。
決策學中「小中取大」準則──「採取行動時,肯定會得到保證回報水平,而將這個水平最大化,便能把風險降至最低而獲取最大利潤!」
問題是,事前大家都已預計子華神最後一次棟篤笑,肯定會一票難求,子華神又為何不提高票價,減低租值消散,金盤啷口前大賺一筆?
不論股市或債市,筆者認為聰明機智的投資者必須知道「自己身在哪裏」。
仲講派錢,Out啦。然而,具社會價值的新理念,政圈裏未必有票,市場上不一定賣錢。
大型科技股發中國預託證券(CDR)回A,若每家發行佔股本5%至10%股份於內地上市,無論集資額多少,到底內地資金市場能否承受得住?
中國的經濟增長成績驕人,但近年超過七成的增長動力來自資本的快速積累,所以減低投資比例會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影響。
盛極必衰乃自然定律。正當人人認為經濟及企業盈利要到明年才見頂,難道股市等到明年才跌嗎?
凱因斯將這種把可信度量化為數值的概念,推演成「無差異原則」,所以儘管市況將會上升,但會是急升還是慢升,在邏輯上並無得到支持。
下一步我們不妨問問,既然有了經濟,地理和理論作支撐,我們會不會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
有一些朋友喜愛短線交易,甚至是捕捉細價股貪求一時之快,卻難以累積資本,反而不少朋友買入公用股、高息股,二十至三十年以後,資本增值甚多。
由於個人偏好,你較喜歡公,即使獎金的金額改變,只要兩者比率不變,你仍會喜歡公,這便是賽佛傑準則。
近日看到不少支持全民派錢和反駁反對派錢的言論,有不少都「似曾相識」。有朋友因此為我們感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