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water一詞忽然在香港流行起來。但觀乎動靜,只是像水流四濺,與Be water的原意相去很遠。水流四濺,暴露人前,即是現形。Be water是formless和shapeless,無形無狀,是隱藏的。
在1971年,李小龍參與演出美國電視片集《盲人追兇》(Longstreet)飾演李宗(Li Tsung),指導劇中人失明男主角Mike Longstreet如何自衛。李小龍在第一集〈截拳道〉(”The Way of the Intercepting Fist”)便出場。
李小龍在劇中指出Mike Longstreet 動作太慢,是因為太多雜念,然後說: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it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creep, or drip, or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要清空你的思想,要無形無象,像水一樣。你將水倒入杯中,水會變作一隻杯模樣;倒入茶壺中,會變作茶壺模樣。水可以流動、可以爬行、可以滴水、可以摧毀。老友,要做到水這樣。」
同年,李小龍在香港再接受加拿大CHCH-DT電視台The Pierre Berton Show節目主持人Pierre Berton訪問。訪問中,李小龍也覆述這番說話,還說:to be always yourself, and to express yourself, to have faith in yourself. Do not go out and look for a successful personality and duplicate it,「要經常做回自己,表達自己,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摹仿偶像,不要抄襲他人。」
李小龍在大學唸哲學,在功夫方面融匯貫通。雖然並沒有言明受《道德經》啟發,但他的說話及功夫表現,與《道德經》相近,可以拿《道德經》來相提並論。
李小龍說Empty your mind,並非是說排除所有思想,並非令腦海空空如也,而只是說排除不必要的雜念。放在對戰的環境中,有這些雜念就是不自然,會妨礙戰鬥。用古代道家的術語,這些不自然的雜念,就是「有」,而清除這些不自然的雜念,就是「無」,也即是《道德經》16章所說「致虛極」,也同樣是《黃帝内經》〈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
克敵制勝含陰陽之道
在戰鬥中,最自然的目的,就是克敵,而克敵在於制勝,這裏面就有「陰陽」。所謂「陰陽」,就是隱藏與顯露,隱藏是「陰」,顯露是「陽」。在於戰鬥,介入實戰就是「陽」,不介入實戰就是「陰」。而隱藏或顯露,又有隱藏與顯露,隱藏中的顯露,可說是「陰」中之「陽」,隱藏中的隱藏,更為深沉,可說是「陰」中之「陰」,正如《孫子兵法》〈軍爭〉所說「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在實戰中,不要有既定的招式、甚或既定的套路,這個便是formless, shapeless,即是「無形」。但沒有既定招式,其實也有招式,只是沒有既定而已,這便是李小龍說的be water。Water can flow, or creep, or drip,無論流動、爬行、滴水等,也是一種形式,是「無形」中的「有形」,即是「陰」中之「陽」。換句話說,即是在實戰時,可以出拳,但也可以出肘攻擊頭臉、可以腳前伸攻擊膝蓋、腳又可以近距離踢頭、也可以轉身腳踢、可以用手指插眼、可以用頭撞、甚至用口咬。這便是《道德經》78章所說「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這個所謂「柔」所謂「弱」,並不是軟弱無力,而是柔弱可變,不會硬蹦蹦的意思,所以76章說「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但這個柔弱可變「其無以易之」的「無形」,並不是說做就做,要如《道德經》10章所說「載營魄抱一」,精神與身體一致,即是思想上必要先排開所有不必要的雜念,排除「有」 。在實戰中,不必要的雜念「有」,大致上幾方面,如既定的招式、甚或既定的套路、固執、好勝、視線只着意於小環境而忽略大環境等,同時也包括感情、道德、或傷亡等顧慮。因為當下的目標,就只是克敵。若然有顧慮,那麼最好便避免戰鬥,由別的方法解決問題。
意識與體內下意識的合作
由意念至出招,其實中間涉及到動作部位肌肉筋骨的協調,是意識與體內下意識之間的合作。體內下意識由「五藏」運作,意識出現後,會先安排能量「氣」到有關的肌肉筋骨部分,這便是所謂血氣運行。在各部位的能量「氣」安排好後,便形成一個能量勢態。不同動作的能量勢態都不同,若然有既定招式,忽然意念一轉,要轉變能量勢態,動作便會拖慢,同時新能量勢態沒準備好,力量也會大減。(有關身體協調,請參閱本網站拙文〈「氣」與自然唱歌法〉)
若然沒有既定招式,基本上是全身各部位都在一個能量勢態中,意念一到要出某招式,那部位便可即時爆發,能量爆發一刻沒有任何意識牽制,便會如〈黃帝内經・寶命全形論〉所說「伏如橫弩,起如發機」,能量爆發會一致,力量便大,而且動作順暢快捷,返回本能狀態(instinct),這便是李小龍所說head and body become one,即是「為一」。這亦是李小龍所說的express yourself,把意念真正表達出來。
而這種沒有既定招式的「無形」,是因為要投入環境,由環境來作最後出招的決定,所以李小龍說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it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而融入環境中,便是隱形,亦即是「陰」。由環境來作決定,後發先至。敵先動,便會在動作中暴露弱點,此時因應對方弱點快速攻擊,所以稱為截拳(The way of intercepting fist),敵不動我不動,出招是攔截對手的拳腳。
《道德經》的用兵之道
《道德經》69章說「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便說得清楚何謂「無形」。「行無行」,就是沒有既定動作。「攘無臂」,就是不暴露自己實力。「扔無敵」,就是抛開必勝心態。「執無兵」,就是沒有既定招式。敵不動我不動。
而融入環境中,便是與環境「為一」,這個便要思想上的「無」,並不把注意力只集中某一點,不應因只看著對手拳頭而變得被動。在Longstreet電視劇中,他教Mike Longstreet運用「五官」,接收訊息是全面性,包括對手的動作訊息及周圍環境的訊息。《道德經》43章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不具既定形態,總會捕捉到機會。
李小龍對戰時,是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拳頭上,而是靠「五官」留意對方的整體動作、留意整體環境,也並不是只比拳頭,而是整體回應,經常會在近距離用肘攻擊對方面部,也會用腳攻擊對方膝蓋,這才是真正的be water。
而敵不動我不動,除攻的「無形」外,守也是「無形」的。我不動,首先是不會暴露弱點讓對手攻擊,也讓對手沒法捉摸。Be water是不會暴露,更不會暴露弱點,不會把自己處於一個危險甚至致命的地方。也不追求任何虛妄之名,虛名是會致命的。與人交戰,目的是制勝,所以自然是要先保護自己。正如《道德經》50章說「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善觀形勢,便不會處身於死地,不會自取滅亡。
Be water的背後準備
李小龍說be water,只說出表面,有一大部分還沒說出來,就是be water的背後準備,作全身體整體性的鍛鍊。試想想,平時沒有鍛鍊,沒有全身血氣運行,又怎可以隨時凌空飛踢等動作呢?
我們日常生活,會有一部分肌肉是常用,另一部分肌肉是少用。常用那部分肌肉,平時得到「五藏」安排能量「氣」,作好能量勢態。反之,少用那部分肌肉,平時得到「五藏」安排能量「氣」會較少,能量勢態便弱。所以,若要全身肌肉都處於能量勢態,那麼平時較少用的肌肉部分也要鍛鍊,這應該就是古代的「導引」,用柔軟動作引導全身肌肉運動。太極拳便是這樣透過一組慢動作來作「導引」,運「氣」全身,作全身運動。而太極拳發力之大,便是本能性自然發力。
而李小龍則用強力肌肉運動來鍛鍊,每天做多組健身訓練的。全身肌肉鍛鍊充足,才能建立一個出招運用自如的能量勢態,這時候「伏如橫弩,起如發機」,能量便能爆發至極點,這時才是水or crash的形態。水之能夠有巨大摧毀力,有三個條件,是水量足夠大、建立一個能量勢、及一觸而發。此時的水,像急流、像大瀑布或像海嘯一樣,才有巨大摧毀力。這便是《道德經》78章所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畢竟,有量而沒有勢也是不足夠,四周圍流濺的水是沒有力量的。
「其無以易之」是一種戰術,同時也是一種戰略。其實「無形」分兩個層次,「無形」之不定形,也具有形,那是「陰」中之「陽」,而「無形」更可以是轉換另一種形式,另一個形態,那種攻擊方式是看不見,沒法捉摸,「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這種「無形」便是「陰」中之「陰」。
制勝有「陰陽」兩個層次,有戰與非戰之分。《道德經》68章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不出招的出招,不戰也可以勝,這便是〈孫子兵法・謀攻〉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樣是量足夠大、建立一個能量勢、及一觸而發,這種「無形」的和平力量,將會比拳腳的力量更大。〈管子・制分〉說「強者所道勝也,而強未必勝也,必知勝之理,然後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