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

一般而言,印發大量的貨幣會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印發貨幣與物價增加的關係是複雜的,這與經濟學的變量有關。

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一課是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把中國國民政府打敗,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在1940年代後期印發大量的貨幣,以致中國發生猛烈的通貨膨脹。政府印發大量貨幣的原因是政府沒有收稅的能力,也沒有其他的財源,只能用印發貨幣來付軍費,以與共產黨鬥爭。凡是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中國居民,都了解印發大量的貨幣一定會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印發貨幣與物價增加的關係是複雜的。這個關係有兩方面。第一是兩個變量增加的比例。第二是兩個變量增加發生時間的關係。我們討論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必須把這兩個關係說明。

變量增加的關係

討論這兩個變量增加的第一個關係,我們可以利用經濟學彈性的概念。當討論消費行為時,經濟學家常用「彈性」來描述變數1對變數2的影響。如果消費者的收入增加10%,而對某種貨物的消費量增加12%,他對這貨物消費的收入彈性便是1.2。在美國一般消費者對他們願意擁有貨幣需求的彈性大約是1.2。這便是說,當一般美國消費者的收入增加10%,他對貨幣的需求量會增加12%。

關於第二個關係,亦即兩個變量增加發生時間的關係,當貨幣增加以後,國家的總生產量在什麼時候會增加。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曾多年從事研究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根據他研究的結果,貨幣的收入彈性稍高於1。關於時間的關係,米爾頓・佛利民發現當貨幣增加以後,國家的總生產量很快便會增加,因為需求增加了,從事生產的企業追求利益,便會盡快的增加生產來供應產品的需求。但是總生產量不會繼續增加。不然,政府可以利用增加貨幣供應,亦即多印發鈔票,來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於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Wikipedia Commons)
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於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Wikipedia Commons)

經濟學理論應用在中國

筆者對研究中國經濟甚感興趣。尤其是應用在美國研究發現的經濟理論,來研究中國的經濟問題。1993年筆者參加了在美國德州由該州聯邦儲備銀行舉辦的貨幣政策會議。米爾頓・佛利民教授亦在場。並發表他多年研究關於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內容我在上面陳述了。開會結束後我向他說我對他上述的理論甚感興趣,願意研究該理論能否在中國應用。他很快地對我說上面的理論在中國當然可以應用。因為我還在懷疑,所以決定利用中國的數據來研究上述的理論。我研究的結果發現他的理論是正確的,在中國絕對能應用。請閱筆者與北京大學沈艷教授合作的論文,Gregory C Chow and Yan Shen, “Money, Price Level and Output in the Chinese Macro-Econom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12, no. 2 (December 2005), pp. 91-111。如讀者願意,可以利用中國包括2005年以後的數據,來重新估算上述文章的方程,便會更進一步了解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

我從事研究經濟學多年,從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亦多年。研究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結果,是經濟學的理論在中國可以應用。研究自然科學的學者,當然認為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在世界各國都能應用。但是對社會科學,像經濟學,是否能把在美國研究的結果應用於中國,有些中國的社會科學家還在懷疑。本文討論了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這是一個經濟學的重要問題。本文的主要目的,第一是討論這個重要的經濟問題。第二是說明我們可以把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對這個問題研究的結果,應用於中國。

鄒至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