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航傳奇之父──區劍雄

對於教育,區劍雄校長強調學生的品德,他經常跟學生說「一個人不一定要讀很多書,什麼博士什麼銜頭,都是虛銜而已」。

區劍雄校長,年輕時曾參軍,回港後曾任法庭傳譯,1953年獲貝納祺大律師引薦,在香港航海學校擔任校長一職,初期物資貧乏,區校長願與學生同甘共苦;39年來一直有教無類,給予學生的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品德的栽培,人稱「赤航之父」。

70歲才從香港航海學校退下來的區劍雄校長,從1953年香港百廢待舉,到1992年的經濟高速增長,39年來都在赤柱一隅守護着他的學生,改寫了許多人的命運,也成就了自己的故事。

香港航海學校前校長區劍雄。
香港航海學校前校長區劍雄。

區校長1922年在香港出生,畢業於灣仔聖約瑟書院,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於翌年隨家人逃難廣西,1943年就讀廣西大學農業系,次年轉讀經濟系。其間響應國軍號召參加中國青年遠征軍,遠赴緬甸,打通被日軍封鎖的滇緬公路,官拜少校。「但從軍並不是我最大的興趣,所以只做了一段很短的時期。我最希望能夠從事教育年青人的工作,希望培訓社會未來的棟樑。」

這念頭讓他在戰後1947年重回廣西繼續學業時,到桂林逸仙中學兼職,「我教的是初三英文,亦只能當初一的導師,因為當時太年輕」。雖然只是兼任,但當他1948年離開時,全校學生都站在兩旁拍掌歡送他,「當時我很感動,學生為什麼這樣做呢,他們一直送我到車站,直到我的車遠至看不到才解散」。那刻他深刻領受原來做老師最難忘的,就是受到學生的尊重。

放棄高薪 培育下一代

回港後他曾在報館當資料搜集,亦在文華中學教書,後從事商行工作。1951年,區校長在中央裁判司署任職翻譯,當普通話傳譯員,「最初由於沒有經驗,所以負責處理小型的案件,大部分都有關交通、兒童。當時有個督察人稱『老虎陳』,他是一個很愛家的人,但對童犯卻沒有同情心,經常以暴力相待。當時我的心情非常難過,對工作十分厭倦,度日如年」。

那時他在工作期間認識的貝納祺大律師「知道我的苦衷和不忍,介紹我任航海學校的校長,我答應了,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1953年4月1日,區校長正式上任。

1950年代區校長(後排左二)與學生留影,前面一口銅鐘由藍煙卣船隊送贈,目前仍存放在香港航海學校舊生會裏。
1950年代區校長(後排左二)與學生留影,前面一口銅鐘由藍煙卣船隊送贈,目前仍存放在香港航海學校舊生會裏。

貝納祺大律師(Brook Bernacchi) 來自英國,年輕時曾服役皇家海軍陸戰隊,二次大戰後,來港擔任軍部法律顧問。1946年,貝納祺聯同其他熱心人士,籌辦一所以小童群益會名義的兒童營,起先專門接收失去父母的街童,主要提供食宿和基本教育,並不是一所傳統的學校;至1959年正式命名為香港航海學校,並教授航海知識;由於位處赤柱,又稱「赤航」。

願與學生同甘共苦

學校初期物資匱乏,「起初要靠自己耕種,自給自足……每逢星期三社會福利署規定法庭所充公的物品送往航海學校,所以每逢星期三才有肉吃,生活十分艱苦」。縱使如此,區校長亦不忘向學生打氣,「當時我經常鼓勵學生,雖然我們現在同甘共苦,但我堅信我們未來日子只要不放棄不失望,將來一定有好日子過」。

所謂同甘共苦可不是空說不做的,1962年9月1日,颱風温黛襲港,這個引致183死388傷的超強颱風,由於風力太大,而當時赤航宿舍卻是位於日治時期遺下的米倉,設備非常簡陋,區校長親自帶同師生到附近避難,「路程雖然不長,但因為惡劣的天氣,所以過程十分困難」。

據舊生陸國華所說,1960年的電影《人海孤鴻》,當中吳楚帆飾演的孤兒院院長一角,就是以區劍雄校長作藍本;而李小龍一角及電影某些場景,亦有參考當時赤航的情況,可見他當年在社會人士心目中的地位。

1950年代,香港航海學校舉行聖誕聚餐。
1950年代,香港航海學校舉行聖誕聚餐。

畢業後仍寫信鼓勵

航海學校初期教師多是退役軍人,着重軍訓傳統,以紀律嚴明見稱,不時會有體罰,如打籐,區校長也曾罰過學生。「其實我個人十分反對體罰,也不知道當時貝納祺大律師為何那麼喜歡體罰,還有一樣他不應該做的,就是打屁股,還要脫下褲子打,令我有點反感……向他反映很多次,但他常說,如果不體罰,學生就不會怕,會重犯的,但要學生怕,其實辦法有很多,根本不需用體罰。」

但對不少舊生來說,那些體罰已成了他們之間的集體回憶,在他們心中,這個校長是可敬而不是可怕。舊生曾國強憶述當年不少學生畢業後都在船上工作,「區Sir在他們出海後仍記掛着他們,有時還寫信給他們作鼓勵,在當時的環境下令人很感動;他們已經離鄉別井,仍然有人關心他們,即使他們的父母亦不一定會這樣做」。

其實早在學生還在學校時,區校長就曾在晚上當所有導師都睡了時,扮作學生到宿舍裝睡,因為「知道學生會討論學校的狀況和大小事,於是我從中偷聽到不少學生的心聲,例如他們喜歡的東西是什麼,他們遇到什麼困難;困難其實想辦法就能解決」。

1960年代區校長(中)與赤航創辦人貝納祺大律師(右一)在畢業禮上攝。
1960年代區校長(中)與赤航創辦人貝納祺大律師(右一)在畢業禮上攝。

強調品德最重要

對於教育,區校長強調的是「學生的品德」,他經常跟學生說「一個人不一定要讀很多書,什麼博士什麼銜頭,都是虛銜而已」,因為「我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你受過多少教育或者你家裏有幾多錢,這些不能決定你的品德,最重要是你的表現,對別人有沒有好處,不要什麼都為自己着想,都要為別人着想」。

對於自身,他同樣有要求。「就讀寄宿學校的學生暫時離開了家,教師就如他們的家長,所以應以身作則,不能說一套做一套,這樣學生一定不會服你,永遠不會聽你的說話。」

39年的春風化雨,港英政府早在1979年頒授大英帝國BEM勳章,表揚區校長的貢獻;區校長反倒說自己其實有很多得着,他最驕傲的是航海學校給予學生的不是很多,全靠學生憑着自信在社會上努力而有所成就,而這群舊生為了弘揚校長的理念,於1998年成立「區劍雄愛心會」,目前在山區捐助了30間學校,幫助中國內地農村學生。

「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一定要受過很多教育,希望學校同學生都抱着一個理念,就是為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亦應該將廣大人群的利益放在自己上面,不要因為自己的利益去犧牲別人或者破壞這個理念。」

* 區劍雄校長於 2015年8月1日辭世,享年93歲。

1979年區校長獲港督麥理浩頒授勳章,表揚他在教育的貢獻。
1979年區校長獲港督麥理浩頒授勳章,表揚他在教育的貢獻。

新書簡介

書名:口傳.心授 香港專業精神

作者: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整理及撰文:馬少萍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