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常識大控訴!

在第二課香港主要的經濟活動中,我發覺生產、消費等概念還算可以,但究竟什麼是銀行的功能,什麼是投資,股票又是哪一回事,小五學生應該明白多少?到了未來經濟挑戰一課,同學就更要評估一系列常見香港營商環境的說法,如法制健全、自由貿易、低稅率、地理位置等,又有提及 WTO、CEPA 等制度。我的天!
前陣子,前財政司長梁錦松談起孩子問功課的事,指女兒曾向他請教 CEPA 的中文全名是什麼,以及是幾時簽訂。他自承 CEPA 雖然由他推動簽定,但他對其中文全名其實也沒有太大印象,不過這事令他反思,為什麼要小朋友去背誦一個中文全名,也反映本地學校要小朋友花太多時間去死記爛背知識性的事。梁錦松的女兒今年11歲,算起來應該也是小五、六左右。他家好像對傳統名校情有獨鍾(而不是國際學校),所以梁小姐的問題大概也是因小學常識科而起。 
 
社會學的最大啓示是個人問題可能都是社會問題,這次也不例外。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其實這本經的內容,可能是大同小異。因為,差不多同一時間,我家老妻的心情也是壞透,每天都對我碎碎念,不停投訴念小五的老三常識科考試內容太深、範圍太廣。我於是立刻全面檢視老三的教科書,看看究竟葫蘆中賣的是什麼藥。
 
一看之下,乖乖不得了。他的學校是兩小考兩大考,這次小考距離上次大約兩個多月,從教科書所見,是次考試的主要範圍是認識祖國和香港的經濟兩個單元。以香港的經濟為例,我翻查圖書館中的教師用書,建議教節一共是15節,以一星期三節計,也只是五周。單元有三課,包括香港的經濟發展(四節)、主要的經濟活動(五節)、和未來經濟挑戰(六節)。在這單元之後,有一個「自己評一評」總結,要求同學自己評估是否能掌握本單元重點,一共有十項,大家可參考附圖,自評一下是否都能做到,還是「要加油呀」?
 
要記住,這是年約只有十、十一歲的小五同學,在一個多月內就要掌握得到,是否合理?我把這表給系內朋友一看,他們有些說自己也未必全部做到,也有人指出這好像和他初中時的經濟及公共事務科的內容非常相似。同事把課本給本科同學看看,有幾位指出他們小學時代都讀過這本書,特別記得課後的「自己評一評」。更異口同聲說除了死記硬背,沒有其他辦法應付。
 

高中同學也未必能夠掌握

 
在第一課,課本由早期香港居民的生產活動(捕魚)開始,到成為轉口港,再由轉口港在戰後因為韓戰與禁運而令工業起飛,然後更描述香港在80年代開始的工業轉型與北移,最後在90年代末期開始大力發展知識型經濟。我個人當然認同這段歷史非常重要,因為我與呂大樂在這主題上已寫了兩本書,但大家想想,要小五同學在四節課內要了解香港經濟發展的軌迹與轉折因素,是否有點「有冇搞錯?」。因此同學們唯有死背課文,其中很多其實對成年人來說也相當困難的概念,相信大部分他們都只能不了了之。
 
好像我們如何在短時間內能向同學們解釋香港工業為何北移?又什麼是知識型經濟、高增值的創新科技產業?在第二課香港主要的經濟活動中,我發覺生產、消費等概念還算可以,但究竟什麼是銀行的功能,什麼是投資,股票又是哪一回事,小五學生應該明白多少?到了未來經濟挑戰一課,同學就更要評估一系列常見香港營商環境的說法,如法制健全、自由貿易、低稅率、地理位置等,又有提及 WTO、CEPA 等制度(因此有梁小姐上面的問題)。我的天!就算高中同學們又能懂多少?
 
我和教局朋友(不是負責小學常識科)對質,他們的典型反應是課程其實並沒有要求這麼多內容,而且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及同學的需要、興趣和能力,自行設計教學主題並調節內容。不過,我們都知道,教科書是經過送檢,並由教局批准。那為什麼這樣的課本內容會被通過?又為什麼這樣的教科書會被視為能達到課程目的?教科書的問題那麼大,難怪高中通識科由一開始就堅持不要有官方認可教科書!我們也要明白,小學學校及老師不可能有能力和資源來為這個「閒科」來進行校本課程設計與調適,死跟教科書,可能是最理性的選擇,教局在教科書上把關,其實是非常重要。
 

過分着重背誦

 
更要命的是常識科內容不但「博大精深」,而且從作業中可見,課業評估上,也是要求同學們能回憶一些主要名詞與概念的意思及寫法。例如有不供詞填充,問「90年代末期,香港積極面對國際競爭,推動________和創意工業,努力發展________經濟。」當然寫作業時可以從課文中按上文下理找到答案(「創新科技產業」和「知識型」),但在考試測驗中,同學對這些概念如不了解明白,如何能回想並寫出答案?
 
朋友兒子的經驗更能說明問題所在。試卷某問答題問及「對外貿易可分為那三種?」他答對了: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轉口貿易。試卷另一題看圖分類的題目,列出六種貨品,問開埠初期經香港…… A = 運往外地的中國內地貨品;B = 運往中國內地的外國貨品。答案不是 A 就是 B,孩子卻全部答錯!朋友一問之下,原來他不知道什麼是「貿易」,上一條只是把作業背熟了;世界各地貨品在香港的進、出、轉,他當然不知道有什麼種類,由那裏來,買賣到那裏去,因為上課沒用太多時間討論貿易問題,又背不了那麼多資訊。
 
我有參與高中通識課程的發展,充分體會到高中同學在前半輩子如長期受小學常識科般的填鴨教育,他們如何能夠適應在高中推行的真正議題探究法?無怪乎現在高中通識的學與教會這麼困難。我們現在正在進行通識課程檢討,今次的經驗,令我深深體會,我們必須要調節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以現在的通識課程看來,我們必須要教少一點,同學們才能學得更多,當然也應更重視概念與分析而不是資料背誦。不然的話,我們只會走上常識科的老路,再一次把同學推到挫敗與壓力的深淵。
 
 

趙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