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間外交遇上美國霸權

何志平碰上大麻煩,也許是對民間外交敲響了警鐘!

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被美國司法部起訴,案情撲朔迷離。代表何的律師申請以100萬美元保釋,但被法庭拒絕,繼續還押,處理手法相當嚴厲。最新消息,是媒體從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中發現,何志平涉嫌3次迂迴匯款,懷疑從香港匯到美國銀行,再存入迪拜及烏干達的神秘戶口(「香港01」,11月21日)。此外,也有媒體在紐約翻查何志平呈堂的護照,確認他曾到訪控罪中的兩個非洲國家(乍得和烏干達),亦發現他最近9年先後到訪30多國,其中過半數屬於一帶一路的國家(《蘋果日報》,12月16日)。

案情透露,2015年1月何志平以一家能源民企的名義,承諾向乍得總統提供200萬美元作慈善用途;但美國檢察院指,這筆錢實際是用作行賄,以換取那家能源民企在乍得可在無國際競爭對手下,取得獨家石油權。事件曝光之後,涉事的國家、內地民企及何志平擔任秘書長的香港中華能源基金會都否認指控,或表示對事件不知情。

一名特區政府前高官、一家內地能源民企、兩個非洲國家,還有一名塞內加爾前外長(與乍得總統相熟),都不是美國人,也沒有牽涉美國公司,為何美國司法部會如此高調介入且拉人封艇?在複雜案情的背後,是否有更複雜的其他原因令美國要如此高調行事?

難明何志平為何闖殺機重重圈子?

我沒有內情,但涉及能源尤其石油,總不離侵略、戰爭、計謀、貪腐等勾當,參與其事的都是國際石油巨企和政客、軍人、說客等等,他們之間互相周旋,一般商人很難涉足。說石油,不能不談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一書(中譯《石油世紀》)作者Daniel Yergin是歷史學者,書中記述的就是「一個被石油塑造、受石油深遠影響的世紀中,發生的各場衝突、危機和戰爭」。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總結石油世紀(即上一世紀)是「一次又一次的大勝利與數不完的昂貴錯誤,是人性高尚與卑劣的流露……它曾經是多次政治與經濟爭霸戰的促成因素,許多血為它而流,只要石油佔據着重要位置,追逐石油,以及它帶來的財富與權勢,就免不了出現激烈甚至兇暴的行為」。

很難明白,何志平是一名眼科醫生,從未涉足過能源/石油行業,為何會貿然闖入這個「殺機重重」的圈子?即使石油業說客,也多是那些來自軍政界的人物。一介平民如果沒有官方在背後撐腰,是很難在石油業的人際網絡中穿梭而安然無恙的。

何碰上麻煩 或對民間外交敲警鐘

何志平在2007年離開特區政府,今年6月他在中評社的專訪中表示,他離開政府後在想,怎樣能發揮香港人的作用,「怎麼樣配合國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分力,所以我就選擇了民間外交……香港人的優點就是知道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知道怎麼說外國人聽得懂的話」。當國家崛起、全力推動一帶一路,在官方以外打通一條民間溝通的渠道,肯定有助國家改善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搞民間外交,確實是一個好意念。

然而何志平碰上大麻煩,也許是對民間外交敲響了警鐘!

美國司法部指控何志平,是指何觸犯了美國《海外反貪污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簡稱FCPA,1977年制定)。該法規定任何外國人或外國公司的僱員,只要是通過美國的國際商業工具進行賄賂行為,不論是透過電話、郵件還是銀行轉帳,只要和美國發生了任何聯繫,美國都有管轄權。《海外反貪污法》禁止的賄賂包括現金、禮品、娛樂、度假等物品或消費。而它針對的範圍,包括美國公民、永久居民和其他具美國國籍人士,及根據美國法律註冊的公司;此外還包括在美國證交所的美國和外國公司;最後一類就是所有美國領土範圍直接或間接進行的貪污行為。何志平所屬的是第三類,即使他不是美籍,也沒有公司在美國上市,但只要被控告的賄賂行為在美國發生,司法部已有足夠法律依據起訴。

論金融電訊 美霸權未受動搖

很多人認為美國勢力正在下降,擔當世界警察的能力已大不如前;但論金融和電訊系統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美國的霸權仍然未受動搖。例如透過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美國即可監控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8,000家金融機構的交易情况。中國近幾年致力打造另一個跟SWIFT抗衡的系統,但主要是內地金融機構使用;涉及國際間跨地域轉移的交易,絕大部分仍會利用SWIFT進行。

按《海外反貪污法》今年的冬季檢討(FCPA Winter Review 2017),前10家依法接受和解的企業中,有7家是外國企業。自奧巴馬上台以來,美國藉執行《海外反貪污法》打擊外國企業更加起勁,中國就成為其中一個主要目標:2016年至今,54%美國證監會案例和36%司法部案例都跟中國有關(參考「新浪財經」文章〈美國憑什麼在海外抓了何志平?「長臂管轄」是什麼?〉,2017年12月17日)。

潛在風險 不可不察

中國在2006年1月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標誌着中國啓動積極勇進的非洲政策。近年非洲已成為繼中東之後中國第二大石油來源地,然而非洲主要產油國已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建立關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已是OPEC成員。中國在非洲石油市場是後來者,必須開拓新興產油國。爭奪非洲的石油,勢必掀起一輪大國的較勁和明爭暗鬥。

從何志平的遭遇看來,別以為不涉及美國人和美國公司,就不會踩中「美國地雷」,何志平的案例只是其中一宗。

隨着更多內地企業乘着一帶一路國策走出去,更多海外華人願意開展民間外交,然而碰上美國《海外反貪污法》將是其中一個潛在風險,不可不察。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