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祭酒余光中老師走了。享壽九十,也享譽兩岸三地。老師在南京出生,自命為江南人;曾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他的生日正好是重陽節,所以他也自稱「茱萸的孩子」。
余老師的新詩成名很早,詩作文字淺白精煉,讀者讀起來易明,也容易被他的情懷感染,難怪他的老師梁實秋評他說:「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而他的鄕土情懷到死也沒放下過,由〈鄕愁四韻〉開始,濃濃的鄕土情都反映在他的詩作裏。他自己也說:「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可見影響余老師的都是以女性出現,包括他的四個女兒。
我與老師結緣,始於2003年,當時我修讀完香港大學一年制的文學創作課程,這個課程其實是教寫新詩的,也許自己寫詩練習的功課做得還可以,後來得到當時的課程導師丁平教授引薦,和幾位詩友參加了在台北舉辦的第23屆世界詩人大會,當時能夠和大名鼎鼎的台灣詩人一齊同台發表詩作,除了余光中老師外,還有鄭愁予、鍾鼎文、洛夫、瘂弦、向明、胡品清、林煥彰、管管、涂靜怡和琴川等老師們,可見我等詩壇小輩是何等興奮,所有的老師都是為人隨和,大家自然不放過跟老師「集郵」的機會。
余老師寫了很多膾炙文學界的詩,包括〈白玉苦瓜〉、〈鄕愁〉、〈等你,在雨中〉、〈五陵少年〉、〈尋李白〉、〈紅燭〉等等。老師對新詩的影響力十分巨大,因為詩壇曾經出現過一批寫得艱澀難懂的新詩,要不是有作者解說,讀者根本讀得不明白,這時開始有許多人嘲笑寫新詩的人,說亂寫到人家不明便是新詩了,結果造成許多學子和想學新詩的人卻步,幸而有一批堅持自己的寫法的詩人,包括余老師,要讀者讀得懂,也要見詩人的文字功力和傳統的文學修為,在當時詩壇可說是一股清流,維繫着一批喜歡新詩的人。相信今後會有許多紀念余老師文章出來,我也不用多寫老師的生平了,寫一首小詩來悼余老師,相信會是他最喜歡的。
〈他真的走了嗎〉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
走了
又公開有妻子有情人的
走了
是吃得太多白玉苦瓜
是唱得太多郷愁四韻
幹嘛還趕着去找李白論劍
跟周夢蝶參禪
忘記了不再是當年的五陵少年
忘記了自己的還有一個心願
讓那燃燒了六十年的一對紅燭
一起化作綢繆相纒的輕煙
在空中寫出最後一首詩
只是匆匆地說
等你,在風中
以後不用過海關蓋印了
再沒有這頭那頭
喜歡去哪裡就哪裡
隨風隨雨隨想
不過留下的一支紅燭
只能夜夜在小樓
等待一陣輕風
結束那串串的相思淚
一個在東頭
一個在西頭
今夜
他的詩
他的情愁
佔滿了小小的熒屏
誰笑他多情
又誰在寫詩紀念他
他真的走了嗎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