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萬字的長篇小說《十三步》完稿於1988年3月,原名《籠中紀事》,寓意小說是關在籠子裏的老虎,作者在後記中直言:「在虛構的籠子裏,故事和敘述故事的人是自由的,你們的聲音、氣味、思想可以越出籠子,但你們的實體必須老老實實地呆在裏邊。」這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60多年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首創把共產國家稱為鐵幕。
至於《十三步》則典出於「有一個古老的美麗傳說,說人只要看到麻雀單步行走,就會有好運氣降臨。牠走一步你交財運,走兩步你交官運,走三步你交桃花運,走四步你身體健康,走五步你精神愉快,走六步你工作順利,走七步你智慧倍增,走八步你妻子忠誠,走九步你名滿天下,走十步你容貌變美,走十一步你妻子美麗,走十二步你妻子和情人親如姐妹,但絕不能看到牠走十三步,如果牠走了十三步,所有的好運氣都會變成它的反面,降臨到你頭上」。《十三步》就是莫言運用現代主義藝術手法,通過人稱與視角的不斷變換,全力描寫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困境和現實生活中的荒謬現象。小說影射今日的中國大陸,流傳8000年的傳統道德與固有秩序已不復存在,每個人都在荒誕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
以國共內戰作故事背景
故事從1948年的國共內戰說起,蘇式衝鋒槍和美製湯姆槍在城北殺得屍橫遍野,血沃荒原,孤兒方富貴在槍林彈雨中被共軍通訊員小王救出險境。十多年後,方富貴娶了大學俄文系的女同學、來自哈爾濱有俄羅斯血統的屠小英。文革十年中,她被誣為蘇修特務,嚐夠了皮鞭與拳頭的滋味。文革結束後,中學不開俄語課了,她被落實政策分配到校辦兔肉罐頭廠做臨時工,在傳送帶旁剝免皮。她的丈夫仍回市立八中當物理教師。由於升學率壓力逼得他超負荷運行,一天他過勞死在講台上。他死在教師節前一天,臉被磕破了,又被麻雀啄得百孔千瘡。市教育局向市長報告,後者下令殯儀館的特級整容師李玉嬋精心修補。李玉嬋看到方老師的破臉很難過,因為她丈夫張赤球也是第八中學的物理教師,與方老師同事,兩家同住一排房,只隔一道牆壁,每天都見面。更為有緣的是方老師和張赤球的面貌有許多相似之處。
八中校方整理方老師檔案時,發現了他生前寫下的一封遺書,稱他死後一不要整容,二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三不開追悼會,四要把遺體貢獻給醫學院供研究之用。於是,校工會主席給遺孀屠小英送去了二百元錢和一張大紅證書,前者是醫學院給的(醫學院買屍體一般開價一百元),加倍給付是因為方老師的敬業精神感動了醫學院所有的人;後者是醫學院發放的榮譽狀。校方乘機向市長陳情,說60年代初名牌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張赤球,從事中學教育20多年,居住在學校簡陋狹窄的宿舍,祖屋被推土機推平後,在殯儀館任整容師的妻子與癱瘓在床的老娘以及一對上學的兒子,五口之家住着一間半房,兩個孩子睡在牆洞裏⋯⋯
李玉嬋的成名作是為一位向秀麗式的英雄、為搶救國家財產而葬身火海的市紡紗廠女工整容。她清理掉女英雄臉上的破皮爛肉,臨摹她青春美麗的結婚照,把一種用香油、綠豆麵、石膏粉、防腐劑調配成的塗料一層層一點點往女英雄的臉上塗敷,然後蒙上一層從死屍屁股上取下來、經過精細加工的滑皮膚,然後,栽睫毛,塗口紅,搽白粉,還在她身上遍蓋鮮花,英雄的臉蛋從花的海洋裏顯出來,像夢一般靚麗。
貪官死後要整容
英雄的丈夫是解放軍中尉軍官,他穿梭於大學、工廠、機關、幼兒園,重複作有關他妻子的英模事蹟報告。他在新建的「美麗世界」殯儀館大廳向館內全體工作人員報告的尾聲說:「尤其要向那位整容師傅表示崇高敬禮。」在雷動的掌聲中,殯儀館黨委書記把李玉嬋拉上講台介紹給英雄的丈夫。記者仍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相機、不同的姿勢,搶拍整容姑娘與解放軍中尉握手的場面,鎂光燈像爆竹一樣霹霹啪啪閃爍着。翌日,本市日報赫然刊出整容師與中尉握手的大幅照片,並配有熱情洋溢的介紹詞。整容師晉升了一級工資,還被殯儀館黨委吸收為黨員,作者稱此為活人踏着死人的屍體往上爬。第七天,市日報用整版篇幅登載了記者的專訪〈好一朵石榴花〉,讚揚她是開放在殯儀館裏的一朵火紅的石榴花,順便捎帶着讚美她的舅舅——市勞動局王副局長,稱他大公無私地把外甥女分配到厭惡性崗位。那位記者由於採寫〈好一朵石榴花〉而受到市委宣傳部的嘉獎,被提升為記者處副處長。
這位王副局長就是本書開端時那位連隊通訊員,早在他當勞動局科長時就姘上了新寡的「蠟美人」,又一箭雙雕奪走了姘頭的女兒李玉嬋的貞操,還以權謀私將她豁免下鄉而分派到殯儀館吃公家飯。所謂舅舅云乎哉,遮人耳目也!
方富貴死在講台上那天,王副局長已榮升副市長,由於酒色過度,在預定去八中出席方老師追悼會那天上午他趴倒在這座美麗城市2000年遠景規劃的沙盤上,一命嗚呼!市裏的一位領導人和新提拔的殯儀館館長召見李玉嬋說:「王副市長生前日夜操勞,每天工作14小時;生活樸素,一貫粗茶淡飯,他的肥胖是一種病,他屬於那種喝自來水也上膘的人。明天晚上,電視新聞裏將播出王副市長遺體告別的鏡頭……為了減小群眾的反感,或者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們有責任恢復王副市長的本來面貌,他是市裏的老領導,您知道他的本來面貌吧?再說,這也是死者家屬的意見,我們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減輕他們因喪失親人,心靈上承受的重大痛苦⋯⋯」意即讓整容師把王副市長的遺體弄瘦一點。
割除脂肪半百斤
於是,在李玉嬋寬暢的工作室裏,她面對兩米長一米闊的工作台上那具奪去她處女貞操的臭皮囊,基於一種對「老牛歡喜吃嫩草」的憎恨,她用鑷子拔掉了他的三顆金牙;接着,她抓住死人的下巴上仰,繃緊脖子上的皮膚,準確而兇猛地對住喉舌結之上的部位豁了一刀,白色脂肪立即翻了出來,如此這般清理掉王副市長體內積澱的脂肪,剪掉一部份皮膚,然後根據記憶,用透明膠紙、海綿充填物、彩色顏料恢復了他年輕時的面貌,出色地完成了這項政治任務。整容技術從醫學範疇遊離出來,一步躍放美學範疇,後來又與醫學融為一體,成為美的醫學。整容師的任務就是美化、修補醜陋、破爛的肢體。小城裏有十幾名有志於為活人整容賺大錢的年輕人,正在醫學院和美術學院雕塑系穿梭上課:有幾人正在搜羅美酒名煙,準備打通「美麗世界」的門路,得到在死人身上實習的機會。李玉嬋曾根據照片,為一位在車禍中頭顱被壓成一團渣滓的死者恢復了生前容貌,使死者英俊瀟灑、栩栩如生,死者的父親是市人民公園猛獸館裏的猛獸管理員。飼養着八隻老虎、三隻獅子、五隻金錢豹以及一群陰險的惡狼。通過為亡兒整容,她與猛獸管理員建立了友誼。在工資微薄、入不敷出、肉類短缺、肉價猛烈上漲的1987年,她與他發現了一個搞肉吃的萬全良策:小獅子胃口不好,牛免雞肉連聞都不聞,管理員夢見小獅子說要吃人肉。她切開王副市長的肚子,白花花的脂肪滋滋響着從刀口冒出來,肚上盛開了一族龐大的白菊花,再把一條條脂肪從腸子上剝離,捏成一支支蠟燭狀,塞進工作台下的一只黑色塑料袋。每星期天,在公園外草坪上,整容師與猛獸管理員履行交換手續,包括王副市長在內的一些腦滿腸肥官商之多餘脂肪、心肝肚腸,在大庭廣眾之中換回原應飼養猛獸的豬羊牛肉凍兔雞雜碎,光是王副市長的肚裏脂肪就裝了三隻塑料袋共45斤重。整容師將王副市長腹部揭下的白皙皮膚敷到臉部,為了調和與原皮膚的反差,她塗上了油彩。她用粗大的針腳草草縫住昔日情人的腹部,心想:沒有一個傻瓜會來掀死人的衣服檢查死人的肚皮。如果屏幕與報紙上出現一位腮肥脖粗、大腹便便的副市長在靈床上,誰也不會相信他臨死一秒鐘還在工作,市民們的憤怒將會大於悲慟;然而,面容瘦削、腹部平坦、身材挺拔的王副市長躺在弔唁大廳中,他閉眼繃嘴,堅毅而莊重,市民的嘆息便大於悲哀。
下文預告:《十三步》暗諷各行各業都在撈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