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初
入讀愛迪生工業學校(Edison Technical School,現為 Seattle Central Community College)的中學課程(大學預科)。該校距周家約十分鐘的步行路程,當年是一間兼備成人職業先修的街坊學校,有課程專為退伍軍人而設。李小龍在香港聖芳濟讀中學時,他的願望是到美國讀醫或藥劑,大學預科是必經之路。而他在下學期寫給香港朋友、舊同學兼詠春同門張學健的信中,更興致勃勃的表示,現在視讀書第一,前途全賴於此。
1960年6月間(十九歲)
經愛迪生校務處職員的推薦,代表學校在附近的街坊嘉年華會中表演功夫。李小龍在愛迪生這頭十個月內,已經常在校內即興表演,引起職員和學生的注意,是次嘉年華會,吸引了一群同校學生和區內青年,隨後便成為李小龍的首批徒弟,他們全都是非華裔,當中有退伍美兵,亦有西洋拳和柔道好手,包括 James DeMile、Jesse Glover、Leroy Garcia 等人,他們與李年齡相若或稍大,且多是該區的街頭鬥士。
此時李小龍的教拳,是免費和只屬聯誼性質,並無固定地點和館名,主要是在學校附近空地或停車場操練,因此引來途人圍觀,加入者和挑戰者不絕,名氣亦開始上升。在這時期,木村武之(Taky Kimura)成為李小龍終生最信任和最得力的大弟子,他是美國土生日本人,是一位日本雜貨店東主,比李小龍大16歲,曾在二戰時與家人被監禁在美國的集中營。李小龍日後的公開表演,包括在書和雜誌中的示範相片,木村武之是經常的助演者。
1960年12月2日(二十歲)
大學預科畢業。李小龍離開香港時,在聖芳濟剛讀完中四上學期,但他只用了約一年半的時間,且是在英語能力甚有限的條件下,便在愛迪生讀完相當於香港中四、中五和中六的課程,更達到入大學要求的成績。
1961年3月27日
入讀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修戲劇(不是哲學)。一般美國大學課程, 通常在主修的必修科目外,會留有相當多的空間,讓學生自選其他科目,在華大的三年中,李小龍應有選讀過哲學課。開學後,李小龍便將教拳改在大學校園的空地和操場內,吸引了一批大學生加入,但亦惹來了新的比武挑戰。
1961年夏季前
結識在華大主修舞蹈系的日裔女友 Amy Sanbo(譯音艾美三寶),與木村武之一樣,她在美國土生土長,和二戰時與家人被囚在美國集中營。艾美和李小龍的關係,很快便發展到情侶階段。
同年5月,美國甘迺迪總統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越戰正式揭幕。一年後中共向北越提供大量軍火支援,並於1965至1970年間派遣累計32萬解放軍往北越,而美國在整個越戰(至1975年)的派軍約54萬。中美關係在韓戰(1950至1953年)後至此再度惡化。同年8月,柏林圍牆築建,全球冷戰迅速升級。
1962年4月(二十一歲)
在西雅圖華埠開設首間振藩武館(651 S. Weller Street)。經過約兩年的非正式授拳,較老成的木村武之建議將其組織化,向學員收取微薄的學費(每人每月約20美元),除解決館址的租金外,亦可為李小龍提供額外的收入。
李小龍無用詠春或國術、而是用自己真名振藩命名武館,原因之一是他的詠春尚未滿師,其二亦未獲師父葉問的批准,其三是他當時的武術已不純粹是詠春。在此時期(其實在入華大前已開始),李小龍會積極把握任何機會去推廣教拳,經常在社區活動(遠至溫哥華)和華大校園內的大型場館表演,更學會像周氏夫婦一樣,利用當地報紙和在電視台做烹飪節目,介紹推廣中菜,實則軟性為餐館業務做宣傳。李小龍更經常帶徒弟上電視講解和表演功夫,如西雅圖的 KCTS 電視台(美國公共電視網絡 PBS 成員),自此他與電視便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下文預告:李小龍廣結美國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