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15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開設地區總部(Regional Headquarter)、地區辦事處(Regional Office)及當地辦事處(Local Office)的數目每年都有增長。但是,近年來出現了明顯的,寧以辦事處形式卻不以地區總部進駐香港的情况,造成地區總部比例不斷下降的局面。2016年地區總部的實際數字多年來更首次出現倒退,由上年的1,401減至1,379個。
財富500企業 亞洲總部多選獅城
2015羅兵咸永道的一份報告表示,Fortune(財富)500中的319家在亞洲設有地區總部的大企業,41%選擇設於新加坡,只有34% 選擇設於香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亦顯示:香港排名連年下跌。2013年香港仍站於全球第七位,2014、2015、2016分別為第10位、第11位,和第14位。其實香港人不乏創意,但表現出來的創新成果卻不如理想。
香港競爭力確已響起警號!但我們的政府和意見領袖似乎還沒有危機意識。
我們經常以香港的低稅率為賣點。低稅率確實是大企業選擇地區總部的一個重要考慮。但16.5%的利得稅率已沒有從前般吸引。原因是國際間利得稅率不斷下降,多數國家還會給當地註冊的企業種種稅務優惠。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2013年的一份報告就指出:美國公司繳交的有效稅率一般只有12.6%。
坊間對減利得稅多不以為然。倡議全民退休保障的「學者方案」甚至建議盈利超過1,000萬元的大企業多交1.9%的利得稅,以注入「全民養老金」計劃。殊不知這屬非常危險的動作。大企業若遷走,連原本的稅收也可能溜走,職位也可能溜走,大企業遷走更會影響研發和經濟升級。
建議利得稅減半 改徵一半股息稅
其實,企業的自留溢利(retained earnings) 有利投資和研發。相反,派出的股息就只屬股東另一項收入。所收的股息固然也可供投資,但亦可供消費。投資若是以投機活動為主對經濟貢獻不會很大。消費若涉及破壞環境的產品,對社會更可能造成壞影響。我建議利得稅減半,改向一半的股息收入徵稅。由於每納稅人均有免稅額,股息稅不會影響一般市民。
以對一半股息稅取代一半的企業稅,相信不但不會影響政府收入,讓年收以千萬甚至億元計的大股東多交一點稅還會凸顯公平。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