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團結香港基金舉辦創科論壇,由張澤松博士主持,並邀得七位嘉賓作交流分享,分別是:沈南鵬先生、黃克強先生、林向陽先生、陳業裕先生、馬衡先生、張慧施女士及曾昭學先生。
主持:首先想請問科學園和數碼港,兩位可以分享一至兩間在你們平台上做得非常成功的企業嗎?
黃克強:科學園培育計劃中有近267間公司,成功例子非常多,例如有一間叫水中銀的公司,他們透過發光魚來檢測一些有毒物質,得到很多投資者的認同。另一間公司是LALAGO,其業務與GoGoVan相似,這兩間公司今天都很成功。
林向陽: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香港土生土長的公司,一間是GoGoVan,一間是香港人的電子錢包。GoGoVan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家公司是由3個大學生創立。回想起來我見他們3人時,他們手中只有幾張投影片(PPT),3人很有默契,很願意嘗試,3年間去了內地、台灣、韓國等地尋找合作機會。在這3年他們把幾張投影片的夢想變成一家跨國企業,因此我認為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也是有機會的。
另外我想向大家分享香港人的電子錢包(TNG),電子錢包剛推出時也曾受到各方批評,因為我們已經有八達通、支付寶,所以電子錢包好像很難在香港推行。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如初推行時出現使用人數不足的情況,後來他們開拓印傭市場,業務才有所進步。
指引初創公司 免走冤枉路
主持:陳先生,香港X建立了一個平台,當中有很多資深教授,可以分享一下當中的作用嗎?
陳業裕:這個平台大概有20多位專家,有人工智能方面的、醫療方面的,以至機器人領域的。各專家特點是有很強的學術背景,也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因此他們可幫助初創企業者把產品定義好,指導他們避免犯錯。此外各導師擁有豐富人脈,可幫助初創公司對接合作伙伴。我希望導師的幫助可令香港初創企業發展得更順利。
張慧施:浩觀很早就推動科創,你們在社群、教育、投資三方面的互動是如何進行的?
馬衡:浩觀之所以在投資教育及network方面做那麼多工作,源於我們的理念是重現香港創業精神。我們計劃有三部分:第一部份,我們有8,000萬港元的基金投資給初創企業家,暫時有11間公司參與,當中超過一半是香港公司;第二部分,我們通過創業平台去聯繫各創業者,這個平台給創業者有交流心得的機會;第三部分,我們會給予學生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到初創公司實習體驗。我們希望透過此計劃為香港創業精神出分力。
主持:我想請教啓迪,香港創業者與內地創業者有何不同,另外香港創業者到內地創業有優勢嗎?
張:啓迪是香港初創企業的一個平台,我們在兩年間做了很多聯繫工作及創業生態環境的發展。香港創業者對內地初創環境理解有限,我們主要幫助香港創業者多了解國內環境。有很多香港創業者覺得到內地創業很方便,但同時又覺得很遙遠,因為有很多東西不明白。過去兩年也有很大轉變,有很多香港創業者願意到內地發展。同時,我看到很多國內創業者來港發展,他們帶來很多專業智識,他們的人脈網絡同時帶動很多本地創業者。今天很多公司的員工都由內地、海外不同人士組成。
創意品牌 衝出國際
主持:最後請教元創方的曾昭學先生,本地有很多創意品牌,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知名品牌,當中有甚麼必需經歷的過程,有捷徑嗎?
曾:元創方是一間對外開放的創意中心,是世界上少有的。我們覺得目前香港市面上的時裝品牌千篇一律,都是國際大品牌。我認為香港創意人才水平都很高,可與日本相比,因此需要有一個商業平台讓他們發揮所長,但這在香港很缺乏。元創方大約有一百間設計公司,開辦的頭一年設計師把自己的品牌展現給遊客。這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因為設計師大多缺乏商業頭腦,不懂管理,不懂展示產品,我們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一年後設計師開始在一些商場立足,兩年前我們開始去東京、首爾,去了解當地市民是否喜歡香港設計師的產品,反應不錯。上個月我們去米蘭參展,這些展覽門檻都很高,賣家要求也很高。我們在短短幾年間把香港設計師送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買家欣賞本港設計師的產品。
合作多於競爭
主持:大家會否覺得在香港創科路上,彼此之間存在競爭關係?
陳:根據我們香港X過去一年的經歷,我們成立共創空間是給各個初創企業使用,在這層面上沒有競爭關係,我們與科學園、數碼港都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林:其實創業很艱難,各位創業者應該盡量去發掘資源,包括政府資金、數碼港和科學園等等。我覺得大家是合作關係,因為很多活動需要一起去推動,一個人很難完成,整個生態環境需要很多人參與。
馬:關於浩觀,如果學生需要創業體驗,我們可以帶學生去不同公司,另外若需要融資也可以來找我們。
黃:若推行得好,競爭是一件好事,我要澄清我們不是地產項目,我們目的是建立香港創新生態圈,若有公司從我這裏轉去數碼港,這是沒問題的,我們希望帶動氣氛。
張:我認為香港創科生態環境仍然需要大家合作推動,現在不是爭取收成的階段,而是播種階段,因此不存在競爭關係。
曾:我覺得在座嘉賓都是全心全意為香港努力的機構,愈多這樣的機構對初創生態環境會愈好。
推動本土創科 人才、教育和資金並重
主持:沈先生,剛才你提到了三個故事,想請教你覺得政府、公眾和業界可以做些甚麼來幫助香港創科事業?
沈:我認為對於生態地區的打造有三樣東西很重要,其一是人,世界各地創意企業的成功,說到底是有一批有想法的人。我們需要不同的人,有創業者也需要有導師,最重要是要有年輕人做創業領頭羊,要有一批人放棄傳統職業選擇,不再去大公司工作,願意去嘗試,能夠承擔風險,這樣的人是最寶貴的。所以社會應該多鼓勵這樣的人,如媒體應該鼓勵他們走出來。另外政府也可挽留人才,如香港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內地的,如果他們有創業想法就應該把他們留下來,讓他們有發展空間,這非常重要。
另一個是教育,教育本身可以準備一個人。我自己接受的教育還是比較保守,所以不太願意out of the box思考,我一直感激讀大學的機會。科學教育非常重要,這一點香港是欠缺的。教育方面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政府可以開辦專門學校。除教育外,培訓也很重要。我透露一下我們香港X未來也希望在這方面多做工作。這是受到團結香港基金會的啓法,董先生也跟我提過。我們每年都收到很多商務計劃書,其中幾位我們投了,有些未被投的我們會資助他們,培訓他們。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把技術轉化為產品,產品如何商業化,企業如何管理等。通過培訓就可以減少失敗的機會。
第三是資金,我認為只要有好的人資金一定會來。過去一年,我看到香港X的競爭對手多了,我覺得很好。不要擔心資金不來香港,只要有好的創業者一定會來。政府在這方面也可以做些事情,如中國內地有引導基金,在每一個省、市甚至區都有引導基金,這給予創業者資源讓他們得以發展,如蘇州市政府在引導資金方面就做了很多工作,我認為香港在這方面可以學習。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