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6至2007年間,香港某大型國際傢品連鎖店還有一種置於客廳的、有門連鎖匙的電視櫃售賣。該產品當然很快被淘汰,因完全不符合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很多港人回家後第一件事不是洗手,而是第一時間開電視機,那會有耐性找鑰匙來開鎖?!
這種習慣對家中的幼兒是災難!把電視播放的一切,作為家居生活的背境,將清靜與和諧生活打亂,內容令幼兒難辨真實與虛擬,思絮紊亂。長此下去,孩子難以發展出清晰的頭腦。電視節目經剪接的畫面在幼兒的眼中顯得斷斷續續,缺乏邏輯(例如一位剛在家中吃晚飯的人,眨眼間已換了衣服駕車上班去),加上誇張的聲效,對發展中的幼兒來說,干擾性極高。
電子媒體讓孩子人細鬼大
美國傳媒文化研究學者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的《童年的消逝》一書指電子媒體侵蝕了孩子的正常發展,令其過早成人化(即所謂「人細鬼大」),把童年縮短,壓制了童年的自然綻放。
不少香港家長缺乏對孩子發展的認知,對「人的成長」這一課更像是白紙一張,狹隘地以為教育只是人文字和學術,嚴重忽略人格的重要性。難道教育只在學校出現,家庭/家長可袖手旁觀?家裏的「電子屏幕教育」把孩子形成邏輯思維及專注能力的過程破壞了後,再把孩子委託學校再「教育」,這公平嗎?這樣「先破後立」的做法不僅對學校和老師不公平,更是對孩子的發展不公平。有些家長就算交託了孩子給幼兒學校接受教育,但在家裏還一直每天定時定候開了電子屏幕,任由「電子屏幕教育」再次擾亂老師在校協助孩子建立的基礎能力。家長/照顧者每天如此把幼兒的能力發展建立、破壞、再建立、再破壞,孩子週而復始在混亂的信息中成長!
人的判斷力是甚麼?簡而言之就是辨別真假。有了辨別真假的能力才能發展出分辨對錯的概念。孩子常活在真假不分的世界中,表徵是容易暴躁,不能專注,步伐過急,睡不安,吃不好。「屏幕育兒」更深層次的影響,就是嚴重干擾孩子的秩序能力之發展。人的自律、邏輯、耐性、秩序(按部就班)和因果關係等認知,需要依賴有真實的生活和環境才能得以發展。「屏幕育兒」不但不能為上述認知及行為打好紥實的根基,更令孩子各種協調的能力破壞。
捍衛幼兒童年 留住天真
童年對人一生的價值和意義重大,它盛載着豐盛發展的基礎元素,我認為,現今幼教的重大責任在於捍衛幼兒的童年,保留童真,使孩子的「天真」(上天賦予之最真)狀態得以善用,因為大自然賦與人類童年的能力是不可逆轉的。人生只有一次童年。
請應緊記,童年生活方式跟成人的截然不同。孩子的生命活動(簡稱生活)是把人類的各樣能力發展出來。而成人跟孩子的生命活動,就是順應其能力發展去預備合適的環境,讓其透過活動、與人互動產生應有的能力,繼而創造自己「成為人」的過程。「成為人」之路有其步伐和秩序,不揠苗。讓孩子在幼兒期接觸過多科技產物,反而會令孩子錯過很多自我創造發展的機會。跳步、偷步去享用成果,令其日後不單創造能力萎縮,更容易令孩子變得被動和消極。
西方多國已根據兒童發展專家的科研結果,勸喻國民防範幼教電子化的禍害,所以文首提到的「有鎖電視櫃」才得以問世。但可惜,很多本地家長未有思考有幼兒的家庭教育環境,應如何配合孩子的發展問題,使幼兒教育受到間接或直接的破壞也不自知。
認清孩子所有發展所需,才能好好履行父母的天職,請多為孩子作思考,令本港小朋友的童年再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