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25歲之前就要明白

你最關心的不應是所謂的跑贏人生,而是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到到達那個地方的路徑。

無論是面臨情感抉擇還是人生規劃,大部分人有一個共同點:遇到問題習慣問別人怎麼辦,而不是問自己怎麼辦。

身體成年了,心理卻依然是一個孩子。

25歲,大多數人已經大學畢業,並工作一兩年了。25歲之前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迷惘,25歲之後有些事情搞不清,社會對你就不會那麼寬容了。

25歲已經要擔心中年危機?這不是扮嘢,是現實。

愈來愈多的紡織品Made in Vietnam,Made in孟加拉,導致天虹紡織(2678)又爆升,連富士康都準備遷往美國了,未來的日子,底層廢青想當工廠妹亦不可得。這就是為什麼90後紛紛下海經商扮StartUp,公務員考試炙手可熱。

總是寄希望於別人畀條路行下,寄希望於別人能提供一條可以直接複製模仿的生活路徑;寄希望於別人能給他一個清晰的、現成的、能解決他生活問題的快捷方案。就像巨嬰一樣,無法獨立地思考,無法堅定地做選擇,無法清晰地評估風險和機會。一些基礎認知沒有建立起來,他們就永遠都是一個茫然無措的孩子。

一些認知,最好在25歲之前就建立起來。

25歲時的黃霑

黃霑本名黃湛森,1941年出生於廣州,家中8個孩子,他排老六。1949年跟父母移民到香港後,黃霑入讀喇沙,因為英文太差,只好在小五重讀。那時的黃霑,看起來雖然瘦弱,心中卻已有豪氣。

一天黃霑正在讀書,弟弟突然跑過來,哇哇哭着說自己被人欺負了。黃霑說:「哪個壞人打你,我幫你打回來!」一問,才知道對方叫李小龍。

黃霑知道自己手無縛雞之力,但不能不替弟弟出頭,於是強行約打架,在巴富街天橋跟李小龍打了不到十分鐘,最終以傷痕累累而落敗。

當時喇沙書院中西並舉,令黃霑接觸了許多西方文化,思想也變得一天比一天開放。

黃霑自幼鍾情於音樂,師從梁日昭,成為校口琴隊一員,率隊連續5年拿下了口琴大賽冠軍。梁日昭見黃霑這麼喜歡音樂,常介紹各種中西古典、流行音樂給他。在校讀書時,黃霑便初試啼聲,為邵氏的電影配樂、伴唱。

之後,黃霑如願考上港大中文系。傳言港大有傳統,學生間要比誰粗口說得多,黃霑一口氣說了長達50多個字的粗口。後來有人向他考證,黃霑笑笑:「那是吹水的,冇咁厲害,但十幾個字可以。」

1963年,黃霑以二級甲等榮譽文學士畢業,在天主教培聖中學任教兩年後,轉行投身廣告界。60年代中後期,他主力於廣告事業,並且以業餘身份主持電視節目,又在報刊寫文賺取外快,首個固定專欄是偵探小說《血浸藍寶石》,刊載於任護花創辦的《紅綠日報》以及間中填詞、作曲。

後來大家所熟悉的黃霑,好酒又好色、風流韻事不斷,動不動就在電視上講鹹濕嘢爆粗口,但誰能想到,港大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黃霑居然是當老師,還教《聖經》。

直到一夜,他渡海喝喜酒,遇見舊日同學,對方問:「公司有個空缺的職位,廣告部經理助理,你想試試嗎?」黃霑早就覺得自己個性不適合做老師,回去便寫了應徵信,參加面試時,考官問:「你認識廣告嗎?」

黃霑:「不知道。」

考官問:「廣告書籍看過嗎?」

黃霑:「沒有。」

考官問:「記憶中有什麼廣告?」

黃霑:「很少。」

面試官最後說:評論下廣告的優缺點總可以吧?黃霑滔滔不絕講了一小時,竟然應聘成功。

那一年,他25歲。

人生是充滿小徑分叉的花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贏在起跑線」成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口號。可是仔細想想,這句話有個很大的問題,它讓人產生有種錯覺,誤以為人生有一條既定的跑道。關於未來,人生根本不存在一條既定的跑道,這些都是那些廣告人用來行騙的。

入大學以前,某種意義上,和同齡人確實很像在一條跑道上。一群人按部就班地讀完幼稚園讀小學,讀完小學讀中學,在這個階段,很清楚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只要努力爭上游就好,不需要做什麼選擇。

迷惘通常是從大學開始的,從那一刻開始,人生的選項就不斷地遞到你的手裏:

報哪個專業?選擇哪間大學?要不要繼續深造?去UK定States?去哪個城市?工作要選擇什麼行業?哪個公司是更好的平台?和誰度過一生?要不要分手?要不要跳槽?什麼時候買房?在哪兒買房?

我們和同齡人浩浩蕩蕩地一同出發,然後在分岔路口奔跑着散開。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真實的人生並不存在一條既定跑道,真實的人生是一個小徑分叉的花園。每個人都需要去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所以,人生的成功並不是比別人成功,而是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安排人生。徹底想明白這一點有什麼好處?

1982年,香港一次音樂會上,名不見經傳的張明敏認識了黃霑。當時張明敏才26歲,一邊唱歌,一邊在電子錶廠當小工人。同年,日本文部省審定中小學教材,公然篡改侵略中國的歷史,激起了黃霑的極大憤慨,於是和王福齡創作出《我的中國心》。一天, 黃霑找到張明敏:「你是民歌手,應該唱愛國歌曲,最近我為香港青年聯合會創作了一首歌,名叫《我的中國心》,你去試唱一下。」

想明白這一點,你就不會再把自己和其他人放在一個假像的跑道上比較輸贏,你最關心的不再是所謂的跑贏人生,而是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到到達那個地方的路徑。

否則,張明敏永遠是個電子廠工人。

有些事,25歲之前就要明白。

(待續)

老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