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愛港股,但北水亦會沽港股。已發生的市場情況,總是會有大堆理由去講解說明,近期常見的一個解釋,就是人民幣升值了,內地資金外闖誘因下降了。但老實,人民幣升值,從另一方面看,變相其實令到內地資金有匯兌優勢,用更相宜價錢買港股,假如近期是北水大規模加快流入的話,肯定市場會用同樣理由堆砌。
或者,內地經歷股災及A股長期不振,至少加速內地投資者覺悟到盡快止蝕及止賺的道理。今年以來,多隻由內地私募基金推出的港股基金均大收旺場,跑贏內地其他基金,除非是炒樓、炒資源商品,否則的話,港股半年表現已足夠令操盤人光宗耀祖了。
保險收益的變化
有留意的話,內地保險資金一直被認為是增倉港股的主要來源。而同樣,據很多大行在內地的投資推介會,大部分內地長線基金均認定,在港上市的一批中資金融股,是投資港股組合中的必然之選。但似乎近期情況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
保險公司的保費收益支撐他們的投資,上半年按照中國保監會的數字,保險行業的原保費收入有23,000多億元人民幣,增長2成2。當中,產險公司增長1成4,壽險公司則有2成6的增長。要留意的是,保險收益其實出現了頗明顯的變化;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由年初的不足6%,增加至截至6月底的2成有多,反而壽險公司保險收益增長則急速下跌,由1月的近4成增長,降至6月底的2成半左右,當中6月單月的原保費收入增長其實降至0。
險資在持續一段時間增加港股持倉後,會否因為保費收益增長減慢而受影響,似乎仍然要觀察。但肯定,內地在監管加強的大前提下,以往很多一開即售罄的高收益保險產品已受到限制。觀乎多間中線以下的內地險企,保費收益其實已經處於持續下跌情況。
中資金融股在近一段時間率先回落,很明顯,當內銀股的股價對帳面值升至0.8倍以上水平,市場開始有疑問,1倍或以上的股價相對帳面值估值拉升的假設,似乎連內地投資者也明顯是有所保留。
同樣情況,市場原本認為,中資保險股是絕有可能將估值提升至股價對內涵值1.5倍或以上水平,奈何當中國人壽(2628)升至0.9倍、中國平安(2318)、中國太平洋保險(2601)股價對內涵值升至1.3倍左右後,亦都同時出現了調整。顯而易見,近日市場走勢已表現出,預期與實際情況開始有距離,市場的樂觀情緒部分可能有一廂情願之嫌。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