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院利用科技的迫切性

香港由於老齡需求大,安老院多如雨後春筍,但部分濫於經營,成為害群之馬。

科技不單是面向長者個人,且是安老服務的一大助力。香港人口老齡化,對醫護需求有增無減,可是香港安老人手短缺,勞動人口更陷入下跌趨勢;善用老齡科技,正是相得益彰。

本港偶有虐老個案發生,聽者心酸;人員質素參差,善用科技能做好監測,改善管理,令服務到位,能重建行業形象。香港現有約740間津助及私營安老院,私營安老院提供約5萬張床位,佔全港七成安老服務。安老服務人手奇缺早為人知,有些安老院甚至出現七成短缺,須要經常外聘兼職緩和工作壓力。

大減醫護工作壓力

照顧長者的工作被視為3D行業:Dirty(骯髒)、Difficult(辛苦)、Dangerous(危險),一般人多不願意入職。試想想,面對一個中風或癡呆長者,要反覆為其餵糊、吃藥、翻身、清理大小二便、 洗澡、穿衣、扶抱輪椅、復康鍛煉、外訪求診……全部很花體力,要耐心,又要輪夜更;人手一旦緊張,照顧員勞累不堪,心情欠佳,有可能因煩躁失控而導致虐老,令人唏噓。

香港長者入住院舍的比率高於鄰近國家, 2014年為5.7%,超過新加坡、南韓和日本的兩倍, 更是台灣的三倍。展望未來,港人對安老院舍服務需求料必增加。正當安老人手處於燃眉之急,香港勞動人口由明年365萬開始下降,至2064年只有311萬人。再說,長期護理成本也在增加,由2004年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1.4%,預期2036年增至3%。

從科研大潮看,老齡科研產品正在加速發展, 除了改善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對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均有莫大作用:

一、優化管理:安老人手忙於紙張記錄、書寫和數字行政,甚花時間且易於失誤。利用電腦管理系統,進行院友個人照顧計劃、臨床評估、院友紀錄、護理、統計、日常工作,從而減少文件、抄寫工作,把員工時間專注於服務,令長者受惠。

二、便利長者生活:院舍工作不容易吸引年輕人入職,中年人照顧長者又花很大體力。目前外國發明了機械人Robear可扶抱長者,也有自動吸便機、 座椅沐浴間(自動射水噴皂液)、可協助長期臥床長者轉身的床單架(透過左右移動床單),也有自動清潔布(透過光線可殺菌、除濕、去味);外國也生產了一張床變輪椅的產品,長者躺着便可坐起來到處活動或社交。這都為前線人員省時省力。

三、促進復康:機械人已走進香港多間具規模的安老院。日本研製的海豹Paro發出聲音和眨眼, 法國製的Nao能跳南韓江南Style騎馬舞,令長者樂也融融。調查顯示,這些玩具機械人能令長者安靜情緒,例如一名長者之前經常打拍桌面,但擁有「南瓜仔」男孩機械人之後給予輕拍,它具有一定的復康作用。

四、識別監測:安老工作被視為危險,是擔心長者意外出事,未及緊急支援便釀成大禍。電腦化召喚鐘系統(Nurse Call System)會在屏幕顯示整個樓層的平面圖,看見哪個位置亮燈,便知有人按鐘求援,讓同事立即前住處理或緊急增援。此外, 日本生產的紅外線床,可測出長者動態;香港理大也正研製防游走的長者鞋。

港科研生態嚴重落差

一名安老院院長說:「人手不夠,照顧員也無法噓寒問暖,好好帶領長者鍛煉和活動,只得臥床好了。」津助安老院以100名住客計,平均需要32名基層護理員,但安老院普遍人手緊張。長者活得不開心,抑鬱無法開解;員工也勞累,激發虐老危機。因而,安老長者健康快活的前提是,護理人員也要工作愉快。

最近,港府與社聯合辦樂齡科技展,展示一些先進老齡科技產品。不過,香港安老院舍尚未普及應用,原因為何?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樂齡科技概況報告」指出,香港科研生態出現24個落差,令長者或護理人員無法受惠於科技帶來的優勢。舉例來說,安老院藥物管理指南於10年前制定,旨在避免院友之間的藥物調亂,但現已顯得過時;如今本港醫院可借助新科技,利用自動系統配藥和包裝, 可是該自動程序卻不能引用到安老院,需依賴護士親手分藥。

香港安老院的資源相當有限,不少仍欠電腦操作。黃陳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多年前引入先進科技「e-護存」管理,2014年並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獎,經多年使用,確實能減少人手,關鍵是減少出錯。據了解,安老院利用科技作管理監察平台,每名長者每月只花約10元,但不少津助及私營安老院均難以負擔,遑論購買先進機械人作扶抱或聊天。

有軟件科研公司負責人稱:「安老院管理層對科技的利用,主要是改善人力資源和會計,不願投入於照顧長者的環節。因而,鼓勵規定科技專用於照顧長者項目,非常重要。」再說,安老院管理高層多抱固有思想,不願作根本改變。儘管前線人員樂於利用科技改善工作負荷,但中層人員對科技管理畏懼,因電腦管理清晰,恍如「照妖鏡」,一旦疏漏,皆無所遁形。

基金會報告稱,香港安老院舍使用的新產品缺乏測試平台。在安老院人手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安老院在引入新的儀器時,教育程度較低的護理員也不易適應。目前照顧員的月薪只是14000元,薪金可算微薄,工作卻具厭惡性,難以吸引優質人才;人員知識水平不足,對學習科技的能力當然有限。

在日本或西方國家,安老護理工作被視為專業及受尊重的行業。香港則由於老齡需求大,安老院多如雨後春筍,但部分濫於經營,成為害群之馬。無論資助或私營安老院的先進,都厭惡「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希望安老業界、科技界、政府和志願人士共同磋商,考慮利用科技,提升安老服務的專業水平,並重新制定政策,為香港老齡社會推向一個美好方向。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廖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