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各地社會老齡化的發展,記憶功能衰退已成為惹人關心的腦退化疾病,其中尤以艾斯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s)為然。據艾斯海默氏症國際協會的統計數字,今日全球患有艾斯海默氏症或相關癡呆症的病者約有3600萬人,而在美國一地,65歲及以上的耆英中,每9人就有一人被確診患有此大腦退化疾病。今日嬰兒潮一族在未來二十年邁入85歲時,估計患有記憶功能衰退疾病者超過300萬人。在本港,最近的社區調查顯示,70歲以上的長者約有9%患上癡呆症,其中三分之二屬於成因不明的早老性癡呆症。社會福利署最新的數字亦披露,在本港2.6萬多個受資助的安老宿位中,約3700位長者有患有早老性癡呆症,其他私人患有大概不止此數。
艾斯海默氏症發展至中晚期,患者的記憶功能可衰退至無法照顧自已的起居生活,所此病患對病人及其家屬造成難以言喻的傷痛和影響。最近,為照顧不幸患上腦退化症的中大前校長高錕博士,其夫人高黃美芸女士坦言感受,認為港人對此病大都缺乏正確認知,而公立醫療支援服務亦不見充足,故對一般癡呆症病者及其家屬造成更沉重的壓力。
此病至今無藥可治,對於病者而言,唯一感到慰藉的,可能是親友的關懷,但一個記憶力衰退到連自己的配偶及子女至親都認不得的癡呆症病者,他們能感受到親友的探望關懷嗎?我們有朋友攜着兒子老遠從加拿大回來探望患有晚期癡呆症的老媽,他說母子見面恍如陌路人,遑論認得已長得高大的孫兒,但在噓寒問暖時,老媽眼泛淚光,似有所知,令人聞之心酸。到底病者是否依稀記得眼前人,或感受到所愛人的關心?
美大學研究 發現癡呆症病人也有情緒反應
最近,美國愛荷華大學有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已喪失大腦記憶功能的晚期癡呆症病者很快忘記至親好友的探望,甚或無法辨認或記得名字,但捆綁在過往經驗記憶中的情緒可能仍揮之不去,故很多在接受親友探望的病者,都會有一定的情緒反應,反映他們並非懵然無知。
愛荷華大學研究者招募了17名癡呆症患者,讓他們看了20分鐘的歡樂或憂傷的電影片段,並錄下他們觀片的情緒反應,結果發現,即使患者事後無一記得影畫的內容,但他們感受的歡樂和悲傷情緒徘徊長達30分鐘之久。這項研究清楚表明,受到養老院工作人員被虐待或忽視的癡呆症病者,或不時探望他們的至親好友,不論是好是壞的對待,對癡呆症患者的情緒狀態都能有顯著的影響。研究人員相信,他們雖然無法記得被人虐待或忽視,或至親好友的探望,但虐待或關懷對他們是會有持久的情緒影響的。
此項研究確認癡呆症患者的情感生活仍是很好地活着。該研究報告的作者愛荷華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生艾瑪莉・高斯曼(Edmarie Guzman)在有關大學研究新聞發布會中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應該能令癡呆症照顧者明白,培養正面情緒反應的活動確能對病者實在起作用:例如至親好友頻密的探望、社交互動、運動、音樂、舞蹈、笑話和為他們提供喜愛的飲食等。這些活動對病者的生活品質和主觀幸福感能產生持久的情感影響。根據本年9月發表在《認知及行為神經學》雜誌上的研究,他們又發現,病者在觀看悲情電影的持續時間愈長,愈少人記得電影的內容。此外,癡呆症患者對悲傷感情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來得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