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時候討論稅制

即使稅率低,但市民要承擔高昂生活成本,香港的真正稅率其實是頗高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二)在立法會發表2017-18年度《財政預算案》後於添馬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政府圖片)
 
新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佈2017-18年財政預算案時,提出成立「稅務政策組」,目的是檢視本地稅制的競爭力。然而,當一個國家提議檢討稅制或引入新稅種時,通常都是因為政府缺水,例如,最近希臘政府被債權人要求降低稅項門檻,意圖納更多市民入稅網,增加國家收入,減低債務。

 

銷售稅的失敗

 
香港特區政府也曾在2000-01年財政年度提議考慮擴闊稅基或稅網,並提出引入銷售稅以紓緩當時特區政府收入下降的問題。雖然相同意見也在2006-07財政年度提出,無奈,當時香港經濟仍處於復蘇期,市民仍未有足夠信心去接受新稅種,特別是經過1997-98年亞洲貨幣危機,2001年9.11恐襲和2003年的沙士等巨大負面事件,市民擔心一旦引入新稅種反而令正在復蘇的經濟出軌,因此,在得不到市民和部份政客的支持下,最終銷售稅的提議又一次被立法會議員拒絕。
 
現時是否適合時間去討論本地的稅制問題?從政府坐擁超過9,000億儲備來看,答案似乎是不太適合。然而,當大家聽過陳茂波解釋2016-17年度綜合盈餘高達928億元,遠遠高於原先估計的114億元,高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土地收入大幅高於預測。讀者要留意,土地收入是會受到經濟周期和土地政策所影響,例如在2001年至2004年,政府的土地收入曾出現大跌,因此,大家不要以為過去幾年的高土地收入會永遠持續。假若將過去幾年高估的土地收入從綜合盈餘扣除,香港的財政儲備便顯著下調了。

 

隱藏的稅項

 
對筆者來說,政府擁有較多儲備時去研究本地稅制是值得的,香港稅制雖然簡單,但市民一直要交「隱藏稅」(hidden tax),所謂「隱藏稅」,是指政府採用高地價政策,最終令致市民和各行各業面對昂貴的生活成本。即使稅率低,但市民要承擔高昂生活成本,香港的真正稅率其實是頗高的。
 
如果不考慮擴闊稅基,政府更加難以降低土地價格,因為土地收入也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當稅基擴闊後,政府反而有更大的誘因和靈活性去改變地價政策,對普羅大眾來說,這是好事。
 
稅務政策組的組成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從標準工時委員會未能為本地勞工制訂標準工時來看,這類型的組織結構是需要小心設計,尤其是組員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或影響公信力。此外,稅務政策涉及大量持份者,而各種稅項的扭曲效應,也要小心研究,以免重演標準工時委員會的問題。
 
筆者提議陳茂波在組成稅務政策組前,參考在金融海嘯時,多個歐洲國家成立的財政委員會(Fiscal Council)的模式,另外政府可以將部份量化和模擬測試(包括常用的CGE模型)交給獨立學術權威研究,以增加研究結果的認受性。陳茂波切記,不要重蹈林鄭月娥在全民退保的覆轍,一旦政府有預設立場,希望利用學術研究人員來支持政府的結論,筆者提議唔做好過做,因為市民已知道政府的低劣招數,再次推出一個假研究組織,只會招人話柄。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