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明唸小學的時候,雖然對乒乓球和足球有點興趣,但基於種種原因,特別是設施的缺乏,這興趣沒有得到適當的培養。進入拔萃之後,寬廣的校園提供了最基本的誘因,但更重要的是沒有了考試的壓力。這裏,壓力不是指各種功課的壓力,而是指體育課的考試壓力。在德明,體育是一門學科,合格才可升級;在拔萃,雖然設體育課,但它是不算入學業成績的。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入學不久便結識了兩位喜歡打球的同學:一位是坐在我後面的伍宗明,另一位是坐得較遠的吳煥運。
開學第二天,宗明和我便差點為一些小事打將起來,但雨過天青,我們很快成了好朋友。我們合資買了一個小型足球,每天七時便回到學校,在現今新翼座落的空地上「射龍門」。我們利用兩棵樹作門柱,輪流當射手和門將。有一宿生大哥哥(Horace Knight)見我們玩得那麼起勁,偶爾也湊興參加。他不知道我們的姓名,便按外貌隨意叫宗明做「排骨」、我為「肥仔」。很奇怪,在拔萃九年,這綽號好像只適用於球場上。
因運動而廣交朋友
不久,煥運加入,我們組成了「鐵三角」。從此,我們三人成了本級足球隊的主力和「大佬」,每天都花大量時間於球場上。宗明對足球情有獨鍾,煥運和我則愈來愈傾向籃球和乒乓球。中二時,我級組成足球隊和籃球隊,宗明只參加足球隊,煥運則只加入籃球隊,我兩個都參加了。學校當年設五社,作為各項課外活動的比賽單位。煥運和我同屬綠社(Arthur House;導師是 Mr. Donald Brittain),是該社足球、籃球和乒乓球隊的成員。中四那年,煥運和我分別獲選為學校甲組籃球隊和乒乓球隊的代表。中學會考之後,剩下我在香港繼續進修。中六時,我當上了學校乒乓球隊隊長和綠社社長。
球友之中,除了宗明和煥運之外,後來還多了兩位跟我有密切來往的:一位叫鄭文良,一位叫陳恩波。前者低我一班,後者低我兩班。跟我一樣,他們都喜歡打乒乓球、籃球和足球。文良的球技不錯,恩波的甚佳。恩波渾號波仔,屬於「上課打瞌睡、下課龍精虎猛」的學生。讀書,他感到困難,升級試逢二進一;打球,他非常勇猛,賽場上以一敵二。文良加入了我們兩支球隊,恩波沒有。
文良和恩波的母親都很喜歡我,非常歡迎我到他們家。中二、中三時,我常到文良家;中三之後,變成文良和我常到恩波家。恩波住在九龍城聖三一堂附近。聖三一堂有乒乓球室,旁邊有籃球場。有好幾年,我差不多每個星期天吃過午飯便到他家,又打球,又協助他和他兩個妹妹做功課,更常常留在他家吃晚飯,至九時許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