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祥教授:香港航運業轉型新思維

香港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思路有四個重點,包括共同走出去、雙輪驅動戰略、產業融合發展及冷鏈新產業合作。
編按: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原副所長、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天祥教授在2016年11月24日出席灼見名家傳媒舉辦的「十三五規劃中香港航運業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以下為他的演辭摘要:

「十三五」香港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思路建議

航運業與香港關係密切,作為一個重要的中轉港,航運業發展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近年香港貨櫃運輸業吞吐量下降,面臨嚴峻考驗。鄭教授認為香港的航運業總體定位應為複合型國際航運創新中心。透過發展中轉型國際航運中心將香港轉化為具有「腹地型」、「中轉型」、「提供高端服務型」的複合型國際航運中心。另一方面,以發展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及國際航運服務中心的雙輪驅動,讓香港成為國際航運創新中心。此舉可以整合港口資源、共同開拓市場並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進而令香港成為複合型國際航運創新中心。

共同走出去

鄭天祥教授表示「十三五」香港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思路建議主要有四個重點,包括共同走出去、雙輪驅動戰略、產業融合發展及冷鏈新產業合作。
他指香港作為橋樑的角色發展相當完善,屬於起飛階段。相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內地方面的直接對接的發展則比較滯後。因此,內地加上香港,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以發展成為新的走出去模式,從原來的港口建設、產品輸出,到現在的「港口建設加上產業園區加上集疏運體系」的一籃子解決方案。
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香港需要轉換角色定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聯合內地共同走出去。透過香港貿發局全球40多個辦事處作為內地的新動力,廣東28個全球港口城市聯盟以及廣東15個內陸無水港則可成為香港的新市場,面對共同的新機遇,從競爭走向合作,達致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組合式發展,共同探索港口股權多元化、相互參股,利用雙方功能相對錯位、優勢互補,達致海港、空港、中小河港、無水港、信息港多港聯動,成為複合型國際航運創新中心。

雙輪驅動戰略

香港航運業面臨巨大的挑戰,鄭教授提出雙輪驅動戰略:打造香港成為物流中心,以港口碼頭的生態化、現代化改造與建設為主;另一方面香港也可以成為服務中心,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
他具體建議香港葵湧碼頭遷建。方案一是遷往蒲台群島,優點是自由港政策,但卻面臨成本高、沒有集疏運體系的問題。
方案二則建議在珠海桂山島(一類口岸萬山港),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建超級深水大港,作為香港新港的有效補充。桂山島位於珠江出海口外中心位置,屬珠海萬山港(一類口岸),航道及碼頭泊位水深-20米, 碼頭泊位岸線基礎已建成。現桂山島是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基地。因此桂山島類似新加坡最適宜發展成為轉運港。其次,桂山港是進珠三角內河必經之地,若駁船在桂山港接駁不駛入香港水域是屬國內航線,為此珠三角各地港口就可以考慮撤去邊檢機構,只需由海關監管從桂山港至內河各港。現在香港的港口費過高,導致物流、船務公司營運成本高企不下。若能將船東引進桂山港發展錨地過駁作業、各項費用均低於香港。
透過香港葵湧碼頭遷建的新碼頭建設,尋求碼頭的生態化和現代化。成為 LNG(液化石油氣)碼頭和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全自動化的低碳國際航運中心 
鄭教授發表對未來航運業的看法(灼見名家)
鄭教授發表對未來航運業的看法(灼見名家)

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

鄭教授指香港可重點發展航運金融(保險)、航運交易、研究諮詢、海事仲裁等現代服務業,並參與國家建立航運業信用體系標準與規範。
根據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當中有幾個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一:優化海運船隊結構。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船舶和原油、液化天然氣、滾裝、集裝箱、特種運輸船隊,有序發展幹散貨運輸船隊和郵輪經濟。
重點任務二:完善全球海運網絡。推進深水航道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鐵水聯運和江海聯運。
重點任務三:促進海運企業轉型升級。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技術和產品。加快兼併重組, 有序發展中小海運企業。適度開展多元化經營, 實施「走出去」戰略。
重點任務四: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加快發展和創新航運金融(保險)、航運交易、研究諮詢、海事仲裁等現代服務業。
重點任務五:深化海運業改革開放。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海運企業。
重點任務六:提升海運業國際競爭力。構建國際海運交易和定價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的船舶檢驗、海運科研及教育機構。
重點任務七:推進安全綠色發展。提高海上搜救、溢油等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船舶能源消耗和染排放管理。
另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當中提及:「交通運輸領域信用建設。針對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管道等運輸市場不同經營門類分別制定考核指標,加強信用考核評價監督管理,積極引導第三方機構參與信用考核評價, 逐步建立交通運輸管理機構與社會信用評價機構相結合,具有監督、申訴和覆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產業融合發展

除了建設發展新的方向之外,鄭教授認為也可以外現有航運業加入新元素。「航運+金融」模式融合發展,加入航運結算服務和航運保險服務;「航運+法律」融合發展為本港加入航運仲裁服務;「航運+大數據」融合方向則可以發展一帶一路航線集裝箱運價指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航運人才交易平台以及結算結匯交易平台。
 

冷鏈新產業合作

最後,有個別特殊的航運需求也是有潛力的方向。2015年中國冷庫保有量接近4000萬噸,2015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約2.5萬億元,未來3-5年年均增速達21%。鄭教授建議開通「香港—南美、香港—南太平洋、香港—東南亞」等冷鏈班輪運輸航線,也可以發展冷鏈期貨、拍賣。估計將輻射珠三角近4000萬人口的市場,甚至整個泛珠三角區域。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