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

第三只眼睛看中國新秩序(六)之二

鄧小平用行動作了回答,87歲高齡南下巡視深圳留下用意志和思想鑄成七字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
封面圖片: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亞新社)
 
鄧小平復職時,中國的經濟幾乎處於絕境,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是這樣描述:「集體化組織的農業生產幾乎無法滿足中國巨大的人口需求」,「中國有1億農民吃不飽,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美國1980年總人口的一半」。文化大革命停課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中國34%的勞動力只有小學教育程度,28%被列為文盲或半文盲;只有0.87%的勞動力受過大學教育」。

 

80年代的內地

 
1979年1月,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到汕頭傳達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他面對家鄉人民經濟生活種種現象覺得觸目驚心:「整座城市經常停電,晚上漆黑一團;工廠虧損嚴重;自來水管和下水道年久失修,破損不堪;馬路上污水橫流,隨處可見糞便髒物」「不少移民和知青回城,不少人在街道兩旁搭起竹棚簡易房棲身。待業人口猛增,治安問題嚴峻」。吳南生深感對不起與共產黨同甘共苦養育了革命的潮汕人民群眾,覺得應解決汕頭的經濟發展。他致電香港的莊世平,談了興辦出口加工區的想法。莊老先生連聲說好,動情說:「解放這麼多年了,人民群眾還那麼貧困,我們黨有責任啊!我經常回潮汕,街道骯髒,樓房破舊,群眾貧困潦倒,市場物資缺少,看了傷心」。(參見廖琪《莊世平傳》)
 
在莊世平努力下,收集了台灣出口加工區各種法規的全套資料,又記錄菲律賓、新加坡、墨西哥、美國、斯里蘭卡等國家創辦出口加工區各類資料,廣東省描繪出第一分出口加工區的藍圖。葉劍英、鄧小平對這設想大力支持。鄧小平說:「就叫特區吧,陝甘寧就是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當中央召開廣東、福建二省經濟特區工作會議,莊世平先生特邀到北京。莊老失望看到草擬的各種具體的文件限制多、關卡牽制多、條條框框多,給外商優惠和政策方便少。莊世平以其對社會主義的赤誠和共產主義的信仰,發表情緒激昂,言辭懇切的講話:「鄧小平同志說要殺出一條血路來,我們的理解是,我們的時間已不多了,再不把人民群眾的生活搞好,關係到我們政權的穩定,關係到社會主義的順利發展。解放以來,我們今天批這個,明天批那個,今天學這個理論,明天學那個論述,偏偏就忘了馬克思最經典、最根本的一條:物質是第一性的。社會主義的人民群眾沒有豐富的物質基礎,還有什麼優越性?我們不能讓人民群眾再失望下去了,失民心者失天下呀。」
 

讓數據說話

 
明年是文革結束四十週年,應該用經濟數字來表示中國式資本主義取得的戰績: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國民經濟產值 GDP 1977年只有3221.1億人民幣,2015年增至676708億人民幣,38年 GDP增​​長210倍。GDP 1985年為9016億人民幣,至1995年增長至60793.7億,10年增長6.74倍;2005年 GDP達185895億人民幣,20年增長20倍。 2005年至2015年這10年,GDP增長了3.6倍。 1989年是中國結束文革後最動蕩的一年,當年 GDP 達16992.3億,比1988年 GDP 15042.8億人民幣增長了1949.5億人民幣,年增長仍達12.96%。對比1988年與1987年 GDP 12058.6億人民幣,增長高達24.75%是大大降低了;1990的年增長更跌至9.86%。但90年代前五年很快又恢復二位數的年增長率。1991年恢復至16.68%,1992年為23.61%。1993、1994、1995年增長分別是:31.24%、36.41%、26.13%。這些數字說明,八九民運客觀上沖擊了「四項基本原則」,是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鄧小平堅持自己的基本思路,政治列車信號燈打「左」燈,經濟方向盤更堅決向右扭。鄧小平有一段很重要的話:「亂很容易,維護秩序和穩定卻很難。如果中國政府沒有採取斷然措施的話,中國就會爆內戰。鑑於中國佔世界人口的1/5,中國局勢不穩會導致局勢的不穩。一些大國甚至會捲入其中。針對當時黨中央內部有不同聲音:如果我們不對自由化和資本主義式的改革開放發起堅決鬥爭,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毀滅。」
 
鄧小平用行動作了回答,87歲高齡南下巡視深圳留下用意志和思想鑄成七字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對他黨內的同志,對全社會的民眾警告:「中國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這條基本路線要管一萬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領袖人物與平庸的政治人物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鄧小平的繼任者基本遵循在四個基本原則下,改革開放並發展資本主義。但聽著悶聲發大財這些金句,總難免感到發膩和反胃。後來我想通了,一個是人民的兒子,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時時繫在他的心,這是他的責任。至於政治暴發戶,儘管甚有紳士風度,對他的追隨者和聽眾,只能用最俗氣的語言表達他信仰和理念。
 
表(1)是原因,表(2)與表(3)是結果,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最終由本國的生產決定。中國80年代以前,貿易基本是逆差;1990、1991、1992連續三年順差總額大約僅達200億美元,1993年又是逆差122.2億美元。這裡把1995年至2015年順差做粗略統計,大約30800億美元。這個數字大致也可以在2015年的外匯儲備得印證:2015年國家外匯儲備餘額是35255億美元。(當然,這筆巨款相當大的部分成為美國的國債)
 
每一個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人,都應該關注中國的外匯儲備,這是國力的一個重要指數。想一想,1978年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僅有1.67億美元,分到每一個中國人大約就是0.16美元;而1980年因為大量進口先進設備和材料,當年外匯多花21億美元,導致國家外匯家底全空,尚負餘額為12.96億美元。
 
中國現在列居世界經濟規模第二,又是第一規模美國的最大債權國。這些財富是全體中國人民,特別是工農大眾、科技人員、企業家和管理人員流血、流汗、流淚拼打出來的。這也是犧牲很多家庭的幸福,污染了自然環境,生態平衡受嚴重破壞等代價取得的。如果評論誰是貢獻最大的人,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人是中國偉大的小矮人,這個人就是鄧小平。
更多精采文章

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