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巴掌

看了各網頁的描述,我敢肯定,撰寫網頁的記者在運用動詞的技巧上都下過苦功。
封面圖片:一雙情侶疑因感情問題爭拗,女方要男方跪在地上,當眾扯頭髮,摑臉蛋,摑得男方求饒喊冤。事件被人拍成短片,上載 YouTube。(網上片段截圖)
 
巴黎天原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和香港土瓜灣新碼頭街(註一), 何者更為有名?
 
「這點還要問?當然是巴黎天原大道啦!」

 

土瓜灣新碼頭街氣象

 
我明白你為什麽這樣回答。巴黎天原大道舉世馳名,東起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的大空曠,西逹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註二),長1900米,寛70米,兩旁王宮、博物館、園林、戲院、名店、咖啡室林立;法國人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大道」(“la plus belle avenue du monde”),我也不會不服氣。不是嗎?在英、美、加、澳、德、日等先進國家踏破鐡鞋,都找不到另一條街道堪與匹敵。初到巴黎的人,站在協和廣場向凱旋門縱目,在神搖氣奪的剎那,心中很難不暗忖:「唔,這就是氣象了。」
 
不過,我的答案與你直截了當的答案稍有分別。我會說:「天原大道和新碼頭街各有千秋;至於何者更有名,則要看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如果以2013年10月4日黃昏的成績為基準試結果,巴黎天原大道肯定比不上土瓜灣新碼頭街。」
 

當眾掌摑 被拍成短片瘋傳

 
2013年10月4日下年五時許,土瓜灣新碼頭街38號翔龍廣場外,一雙情侶疑因感情問題「爭拗」,女方要男方跪在地上,當眾扯頭髮,摑臉蛋,摑得男方求饒喊冤,口水鼻涕都流了出來。事件被人拍成短片,上載 YouTube,瞬即瘋傳全球,點擊率達100萬。
 
巴黎天原大道,據法國旅遊局介紹,一天24小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絡繹不絕。我到過天原大道不止一次,所見的確與法國旅遊局所說相同;但在同一天、同一時、同一瞬,遊人之數肯定達不到100萬。那麽,以2013年10月4日黃昏為評核點,你說巴黎天原大道有名,還是香港土瓜灣新碼頭街有名呢?
 
由於十四巴掌夠轟動,一向不「八卦」的我也「八卦」起來(註三),上網看了 YouTube 短片,也瀏覽了多個網頁。因此對這一事件頗有認識。
 
就這一事件,2013年10月6日《蘋果日報》網頁有下列報導:
 
土瓜灣街頭上演「奴隸獸」活劇,一對年輕情侶前日下午疑因感情問題爭拗, 女方在眾目睽睽下要男友跪地認錯,然後施展扯髮、連環掌摑等手段「嚴懲」男友不忠,打得男友口水鼻涕盡出,聲淚俱下求饒。圍觀途人實在看不過眼,致電報謷。
 

網民「人肉大搜查」

 
這雙情侶的「爭拗」片段在 YouTube 一瘋傳,時間花不完的網民還會閑下來嗎?當然不會了。
 
我自問自答,答得這麽斬釘截鐵,並非無因。維園阿伯,每到星期天就跑到維多利亞公園戟指以粗口問候泛民議員,時間十分充裕。時間比維園阿伯更充裕、觸角又遠勝維園阿伯的網民一旦出擊,自然更有看頭了。不出所料,一瞬間,網民已經用極速替這雙情侶「大起底」──用網民術語說,是「人肉大搜查」。請看2013年10月7日《東周網》的報導:
 
幾日前網上熱傳名為「港男跪地求港女女友 挨了好多巴掌」的短片,片中港 女不停怒摑跪地男友。事源疑因男方邀請異性回家,被識穿後女友隨即發爛渣,在眾目睽睽下要求男友跪地並怒摑其十四巴掌,有報道指最後警方到場將二人帶走,男方面部紅腫被送院驗傷,女方就被拘捕帶回謷署以襲擊案處理。短片不但驚動港台兩地,網上更有英文字幕版流出,本港網上討論區高登發動起底組,將男女主角大「起底」,據悉男女主角分為趙X明23歲和鄭X娜20歲,趙花名細孖,居住於大圍某邨,曾在麻雀館工作進過更新中心,有傳他和兄長(趙X賢)二人因欠債2000元不還,而被人毆打,至於鄭則在葵涌某大型連鎖店工作。二人過去亦有類似事情發生,趙曾在 facebook 留言大叫辛苦「覺得自己好X傻」、「同阿媽食個飯又要發我脾氣」、「我一定會記得你琴(尋)晚點打我屈我……山水有相逢,我相信天有眼」,鄭就反駁「你有本事咪報警」,又指趙「有錢又唔X還錢」是「世紀賤狗」。
 
正如上文所說,我因這一事件夠轟動,突然「八卦」起來,瀏覽了多個網頁,除了《蘋果》和《東周》,還有其他,包括男女主角自動放到網上的多幀親熱照。親熱照中,兩人或相擁,或相吻,或含情相視……茲略述一下個人觀感。
 

動詞運用下苦功

 
我所瀏覽的網頁,用了不同的動詞描述鄭小姐的「掌法」:有「摑」,有「扇」,有「抽」。大學中英文寫作課程的教科書,最強調的詞類是「動詞」。一個作家如拙於駕馭動詞,寫出的文章──尤其是寫動境、動作的文章──大概好不到哪裏去。伊恩.法蘭明(Ian Fleming)的占士邦間諜小說能吸引那麽多讀者,包括美國已故總統約翰.甘迺迪,作者能駕馭動詞,是重要原因之一。看了各網頁的描述,我敢肯定,撰寫網頁的記者在運用動詞的技巧上都下過苦功。
 
讀者看到這裏,也許會駡我騎牆:「這個黃某真滑頭!三個動詞,意義有別,怎麽都獲他讚賞呢?」
 
其實我沒有騎牆,因為女主角多次掌起掌落,「摑」中有「扇」,「扇」中有「抽」,「抽」中又暗含「摑」、「扇」。正因為如此,男主角才被打得「口水鼻涕四散」,「面部紅腫被送院驗傷」。
 
至於巴掌下擊上揚的軌迹,年輕人銳利的眼睛才看得清楚。我的一雙老眼,雖未到昏花地步,面對快動作、勁動作,卻也感到繚亂。我的這篇文字叫《十四巴掌》,其實是人云亦云,並非灼見,有違《灼見名家》的辦報精神,因為男主角究竟捱了多少巴掌,我無論怎樣細數都數不清。情形就像聽京劇:武場的鑼鼓點究竟是劈桿還是九錘半、四擊頭,我一直無從判斷。至於經傳媒處理過的掌摑、掌扇、掌抽片段,由於節奏太迅太疾,我就更難肯定,所見是亂錘還是急急風了。
 

 

註一:法語“Champs-Élysées”一詞,源自希臘神話,指英雄死後所赴的極樂之原;漢語音譯「香榭麗舍」或「香舍麗榭」,是「天原」、「冥原」、「極樂之原」、「至福之原」的意思。大道稱「極樂之原大道」或「至福之原大道」會太繁冗;稱「冥原大道」又欠吉祥;因此不妨稱「天原大道」,既譯原意,也展現大道的意象。
 
註二:戴高樂廣場原名「星辰廣場」(“Place de l’Étoile”)。
 
註三:我從來不買「八卦」雜誌;有限的「八卦」知識,全在理髮店裏得來。為甚麽會這樣呢?請聽我詳細道來。外出時,我通常會帶一本書,以防塞車時百無聊賴;甚至因塞車過久而讓脾氣升上發火點(ignition point),有欠修養;到理髮店理髮,是例外之一。因此進了理髮店,招呼顧客的哥哥或姐姐把一大叠「八卦」雜誌遞過來,我總樂於接受,樂於惡補一下,以跟上香港潮流,了解甚麽叫「翻撻」,甚麽叫「斷正」,甚麽叫「分燊家」。不過一年中理髮的次數畢竟有限,我的「八卦」知識也就止於皮毛,跟每周讀遍便利店「八卦」雜誌的太太、小姐比較,分別不啻天壤。
 
(待續)

黃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