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精華

中藥材有道地與否的講究。除此之外,有品種的區別。生產過程中更有地質、 氣候、水土、民智等多方面的要求;尚有炮製的問題。這裏面不經意導致偏差的空間極大。
封面圖片:近幾年,有商人說是能改良中藥,做出不須煎煮的方便服用劑。這樣做亦並不能解決品質參差的缺點。(Pixabay)
 
中藥材有道地與否的講究。除此之外,有品種的區別。生產過程中更有地質、 氣候、水土、民智等多方面的要求;尚有炮製的問題。這裏面不經意導致偏差的空間極大。以「六君子湯」說明。整個藥方中有六種植物,入藥的一般只是植物某一部位,但總計不同成分至少有100種:單是白朮已經有不少於14種。抓藥時取的雖是同一種藥材,但來源往往不可以統一。在每一次,其中應有的成分和藥效,比例上肯定不一樣。最終給病人吃進肚子的一服藥,與理論上(甚或理想中)的那一帖,極少能完全吻合。
 
西藥則有一套很嚴格的品質管制。西藥是人工合成品,純度近乎百分百。

 

中藥成份 品質參差

 
倘若有人說:某一個中藥已有專利,或已被某國的藥監藥檢當局批准作為西藥般上市出售,那很大可能是在說謊。因為以西藥的監檢要求,不會馬馬虎虎地容許成分比例可發生參差的藥過關。西藥有標準及一貫性的要求。
 
近幾年,有商人說是能改良中藥,做出不須煎煮的方便服用劑。方法是:先把每一種成分分別弄熟、脫水後,將沉積物研成粉末或製成小顆粒。病人只須購買其中各成分的顆粒或粉,將其置於碗中,加入沸水,便可飲用。這樣做亦並不能解決品質參差的缺點。
 

補健食品 提純之道

 
與其如此,倒不如採用補健食品提純之道。再以六君子湯為例,服藥主要目的之一是令病人開胃。開胃的元素,原來是在陳皮。果皮中的橙皮素在陳了之後化作橙皮苷。直接服用補健食品橙皮苷,可令胃分泌胃飢素,後者刺激下丘腦,產生飢餓的感覺(Transpl. Psychiatry, Vol.1, pp. e23),於是開胃。另一例子是一個叫「銀丹心腦通」的藥方,用以對付氣滯血瘀,內有銀杏葉、山楂等多種藥材。究其實,最重要的成分是山楂。只須服用山楂中提純出來的芸香素,便足以減少低密度脂肪蛋白(所謂壞膽固醇 LDL)。山楂中的綠茶素,更能抑制小腸吸收 LDL。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顧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