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中的中港共容

今天社會撕裂之後,當我們考慮怎樣重新整合,我希望大家要多以香港人的角度去想事情,我們必須摒棄自己的政治立場,攜手向中央多爭取一些公民參政的空間,但我們亦要尊重井水不犯河水。平心而論,要求特首愛國愛港、不要顛覆中央政府並不過分。
早前應 Now 財經台的邀請,在電視節目上與黃遠輝兄一起交流後佔中時期中港關係,以下是經整理過的個人意見。
 

佔中後全民醒覺

 
基本上我對後佔中的中港關係是樂觀的,過往,不同政治理念的人堅持立場,卻不明白或不願接受現實,這次事件之後不同階層的人都發聲了。激情過後,我希望大家能夠想清楚香港政局的真正出路是什麼。建制或大部分的商界想維持鄧書記口中的「不變」,是昧於現實的。單方面用硬手段去逼全香港的市民接受一個他們覺得不是《基本法》所應允的選舉模式是會惹來很大反彈的。再者,除非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央派解放軍鎮壓示威是不可能的(特首也許不同意)。另一方面,民主派亦應該接受不能要求香港大部分市民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政治理想而付出重大經濟代價。當大家對面前的選擇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時,談判便有空間。
 

保持素質就可保金融中心地位

 
我不只一次說過中(中央)港關係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從屬,二是互惠。從屬在此不贅,至於互惠,很多人誤解為中央向香港單方面輸出好處,中英談判距今30年,今天的領導人和當日的鄧小平,已經隔了三代,當日鄧大人背負國家民族的大義,務必要將不平等條約下喪失的領土重新納入祖國的懷抱,我們很難要求今天的習主席會有昔日的革命情懷。今天的領導人念茲在茲的是中國的崛起,能夠服務祖國的需要,香港的運還長呢!舉例說:難道人民幣國際化可以不通過香港推行嗎?難道引進外國去改進國企和中國股市發展(H 股上市和滬港通)可以不利用香港嗎?有不少人憂慮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上海很快便可以取香港而代之,這方面我是比較樂觀的。中國的真正改革開放仍然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國內市場今天仍是見量不見質。我不想在這裏鼓勵大家掉以輕心,但是我深信只要我們保持素質,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中短期是可保的。
 
香港相對上海和深圳,中央親疏有別是很正常的,但是縱使沒有感情因素,我看不到有什麼原因,中央會願意看到一個衰落的香港。不論是國際地位、統戰台灣和作為改革窗口,一個興盛的香港對中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很多人擔心佔中之後中央因為香港人「不知好醜」而動氣,甚至制裁香港,我覺得這想法淪於幼稚,亦實在太小覷中央,往下去中央肯定會想辦法打擊香港的反對派,但不會為了小小香港而壞了國家崛起這盤大棋,香港人也不用將自已看得太重要。
 

人性追求民主

 
在這次政制爭拗中常常被人提到的一個問題是,民主是否會損害到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呢?其實這正是回歸到我以上所提到的「什麼是真正選擇」。我覺得全世界的社會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對民主的訴求會愈來愈強烈,香港也不例外。上一輩的香港人為了謀生,不會有精力去想民主這議題,但是人富了,根據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會開始追求一些物質以上的事情,例如民主。不接受這一點,是否定人性。 
 
一年前,我在節目上和大家在談同一個問題的時候,結語我說了一句「希望大家能夠多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看一件事情,不要單以香港的短期經濟利益為念」。今天社會撕裂之後,當我們考慮怎樣重新整合,我希望大家要多以香港人的角度去想事情,我們必須摒棄自己的政治立場,攜手向中央多爭取一些公民參政的空間,但我們亦要尊重井水不犯河水。平心而論,要求特首愛國愛港、不要顛覆中央政府並不過分。
 
習主席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他要求的不過是香港不要添煩添亂,大家好應該令他安心。但香港人是否可以一如特首競選口號:齊心,我是有點擔心的。每個人對民主和香港的出路都有自己的看法,700萬香港人可能有701種對民主和香港的出路的看法,我不同意但我尊重「中國人要管」論,但我心底很厭惡那些為了個人經濟或政治的利益而講假話、甚至故意在社會製造矛盾的人。
 

張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