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藤一生筆耕勤奮,出版著譯專書80多種,發表大小論文800餘篇(註1)。作為日本著名的「中國通」,他很少議論時政,卻積極對日本讀者介紹中國正面的社會文化,探討近代中日之間的文化互動,專注中國人留學日本史的研究。其《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影響特別深遠;美國學者費正清(John K. Fairbank) 和日裔學者蒲地典子(Noriko Kamachi)及阪野正高(Masataka Banno)等人,都給《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很高評價,認為這本書乃「資料及例證極為豐富之作」,嘉譽著者視野寬廣,做了大量先驅性的拓荒工作(註2)。
留學史研究的重要性
近年,中國學者也紛紛認同實藤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北京大學出版社留學史叢書主編葉雋先生,指出自舒新城1928年出版《近代中國留學史》以來,尤其是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國內對留學史的研究不斷進步,也察覺國內的研究「往往更多關注留學生歸國之後的影響與貢獻」。葉先生認為這樣做並無不妥,可惜的是做得不夠。他主張「留學生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留學背景,舍卻對其留學經驗的深入考察,則異質文化碰撞的具體鏡像無以呈現。而留學生在現代中國的角色的呈現又是如何與其留學背景(兼及學術與整體)產生深層的思想關聯,更是值得具體探討、很可能生出思想史研究新義的最佳命題之一」。葉先生進而列舉實藤的《中國人留學日本史》為例,說「可喜的是,外國學術語境裏對中國留學史的興趣與貢獻也同樣令人刮目相看」(註3)。北京大學歷史系王奇生教授更直接了當地說:「從歷史學的角度研究留學,其實不大可能有顛覆性的方法與視角之創新,仍在腳踏實地的資料積累與實證研究。而國內學界的相關研究,問題不在視角方法創新不夠,恰是實證工夫沒有做到位。在這方面,日本學者實藤惠秀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杆。」(註4)
實藤的光輝背後
實藤樹立標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一生經歷日本近代史三個重要的時代:明治(1868-1912)、大正(1912-1926)、昭和(1926-1989)。不幸的是,他89年的生涯大部分都是在中日關係極端惡劣的日子中渡過的。特別是1930年代日本侵華期間,他身陷險境,從相熟的街坊鄰里到經常幫襯的理髮店,乃至自己任教的校園和課堂裏,用他自己的話說,「周圍[都]是敵人」(註5)。這些日本同胞裏的「敵人」都反對他對苦難的中國人民存有好感,對中國存有敬意和熱切的希望。 他幾乎每天都得參加歡送參軍人士的出征儀式,跟隨大夥三呼「天皇萬歲」,高唱軍歌,歌頌他們「替天行道」,崇拜他們為「忠勇無比的軍隊」。 但是,他回家後便在日記寫下當時的心境:「雖然也張着嘴, 念念有詞地跟着唱,可是,怎麼也沒有發自內心的真情。要是要他一個人唱,一定是哭泣之聲。」(註6)實藤因為經常與中國人來往,曾被「特高」(特別高等員警)監視和盤問。不過,他還是冒裏通敵國的危險, 繼續和中國人來往,並且出手協助有困難的中國留學生。
註1:詳見〈實藤惠秀著作目錄〉,實藤惠秀《日中友好百花》(東京:東方書店,1985)附錄,頁i-xxxix。
註2:見 John K. Fairbank, Masatak Banno, and Sumiko Yamamoto (eds.), Japanese Studies of Modern China: A Bibliographical Guide to Historical and Socieal Science Research o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Tokyo: 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1955) which was reissu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 1971; and Noriko Kamachi, John K. Fairbank, and Chuzo Ichiko (eds.), Japanese Studies of Modern China Since 1953—A Bibliographical Guide to Historical and Social-Science Research o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p. 317.
註3:葉雋〈《留學史叢書》總序〉,見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 頁3。
註4:王奇生〈留學「史」研究與留學史叢書〉, 《留學生、現代性與資本語境小型學術討論會會議手冊》(主辦單位: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德語文學研究分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12年6月), 頁10。
註5:實藤惠秀,〈後記——我和中國〉,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406。
註6:同上,頁407。
圖片:作者提供
近代中日文化關係研究的先行者:實藤惠秀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