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不僅僅是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價值觀。互聯網將是創造明天的外在動力。創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變思想,通過改變思想創造明天。」——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
我們常聴到人們說 Web 1.0、Web 2.0、Web 3.0,還有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思維,究竟這些名詞代表甚麼?對我們又有甚麼影響?
互聯網思維元年
大家要了解互聯網思維所指的互聯網是廣義的,除了日常聯繫的互聯網外,尚包括流動網絡、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聯繫它們的各式硬件,如電腦、手機、穿戴到身上的各式配件等。互聯網的出現,就像一場革命、一場文藝復興,它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也影響人類的思想。掌握泛互聯網的發展,充分利用它的精神、價值、規則、方法、機會來帶領、處理、創新生活和工作——包括產品、市場、對象、商業策略、企業價值,甚至政治等的想法——便是互聯網思維。
首先提出互聯網思維的人,據百度所說,是它的創辦人、董事總經理李彥宏;2013年11月3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發布了一個新聞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甚麼?」從此,互聯網思維這個詞語就火紅起來。而2013年,就稱為互聯網思維元年。
為互聯網思維奠定理論基礎者,乃和君集團的合夥人趙大偉。他是一位生意人,是諮詢公司的老闆,也是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的 MBA 及 EMBA 兼任講師。他寫了一本書,開宗明義地以「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為名,談的是九種互聯網思維的特色;本文亦是參照該書某些論點,加上筆者看到現世政治的困局,所以提出互聯網化的政治思維。
互聯網時代
在談論互聯網思維之前,先看看何謂互聯網時代,也界定一下甚麼是互聯網1.0、2.0和3.0。
互聯網來臨了,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受其影響,所以稱之為互聯網時代。互聯網1.0指的是1990年起,互聯網初初崛起的年代;那時的網上活動只是單向的,多是由品牌主在網上告訴客戶自已的東西 ,互動成分不多;到了2.0時代,互動增加,而且有大量由用戶提供的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s),故此網上內容並非由廣告主完全控制,即便廣告主擁有媒體,也要讓持份者有話語權;到了3.0時代,是大數據、雲端計算及物聯網大行其道的年代;所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是把各式各樣物品與互聯網連繫,形成一個智能系統,舉例說家居智能系統連接起的家居的電器用品,主人便可以透過互聯網控制鍋品的開關,於是在未進屋之前已可開啓冷氣,調節溫度 。
不同時代的經濟演變
在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是擁有土地和耕作工具;所以一隻牛的價值要比一個人為高。在工業社會,最重視的是生產工具和制度,人在流水作業的生產缐上,不過是顆螺絲釘子;差利卓別靈的電影《摩登時代》,就對人像機器一樣生活諷刺得淋灕盡致。到了互聯網時代,人的價值重新被肯定,因為互聯網內人人都可發言,人人都是信息發布中心;人在互聯網中的價值,在乎他自己的影響力;以某人作中心點,愈多的粉絲或追隨者,他便成為意見領袖,其影響力與價值便愈高。
互聯網的組成呈網絡狀,亦即是沒有層級分別;沒有一個絕對的領袖,沒有誰可以代表一切的人。也因為這種網狀結構,愈多聯繫點的人也愈有力量把某一信念傳播。中介人在網絡上是沒有甚麼角色的,世界平坦了,也透明瞭,根本無需要中介人從中取利。而傳播內容能否被對方接受及轉傳給下一個關係網中的人,便決定了網上傳播是否成功。
從前,老師或師傅掌握了一些學問,求學者必須取悅他們。在知識型社會,大量的知識免費在網上提供,傳授者再沒有能力控智識的流通,所以必須改變其角色方能存活。求學者可免費獲得知識,但先決條件是他們須懂得如何搜索、如何整理知識;而教學的,就要進入啟發及引導的角色,才能繼續生存。
新的政治思維
正如上述例子,政府及企業必須轉型或改變角色,方能在未來的互聯網時代下生存。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就要把決策全面透明化,甚至要因應透明度及還政於民作為政府行事的標竿,事事以公正、淺白、全面的方式告訴人民,讓他們作出決定。政府本身根本就不應是一個權力機構,更加不應以君臨天下或家長訓話形式去執政,而只應該是個執行機關。
這也並非說代議政制或精英政治不應存在,因為人民可以選擇每件事情先交一群垂利益衝突的專家去評估並作出報告,但最終由人民去選擇。政黨很多時是中介人,或是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他們能否存在,還要看人民是否讓他們存在。有人會說,有些人較易受他人影響,所以他們不應獨立投票,但我們也知道獨裁政治與長官意志的害處,二者應取其輕。當然要建立高透明度、人人憑良心投票是一種優越的文化,未必一開始便能順利完成,但即看來是一個比較有出路、有理想的未來。
奧巴馬是靠網絡力量推上總統寶座的第一人,可是,美國政府的組織及制度仍有不少落後於互聯網世代的「老規則」,大家都知道美式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在兩黨政治,保障既得利益者,而且貧富懸殊問題嚴重,這些問題在其他政治制度的地方也存在。筆者認為互聯網所顯示的網絡思維,包括:每宗事件組成不同發言組織、高透明度及從有投票權,這些都可建構更平等與美好的社會。
如果政府政制、權力分布不變的話,肯定像一些傳統行業一樣,結果是被改變。而筆者相信,看通互聯網思維 ,將是改變政治的未來。
原文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