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除了穀麩蛋白,還有其他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如牛奶和豆類等。含有奶和豆類的食物多不勝數,對於這兩類食物過敏的人也會出現濕疹這個症狀。(Pixabay)
濕疹(eczema)難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難醫的原因,是因為濕疹不是疾病,只是一個症狀!
醫症狀是浪費時間,耽誤病人。例如,頭痛是一個常見的症狀。引起頭痛的成因多如牛毛。輕者可以是感冒,重者可以是腦癌或中風的先兆。因此,有責任心的醫生不會貿貿然去醫一個病人的頭痛,而不尋找引起頭痛的根源。
但面對濕疹,大多數醫生,包括皮膚科醫生,很少會為病人尋根究底,找出引起濕疹的根源。他們一看病人的皮膚,便可以很快確診病人患有濕疹;不假思索告訴病人:濕疹很難醫、可能是遺傳、可能是過敏、可能是壓力等。
他們會建議病人戒口,包括戒食貝殼類、牛肉、鵝等,也給他們服食抗敏藥,搽含有類固醇的藥膏。若然無效,或建議他們做皮膚「過敏皮膚測試」(allergy skin test),試圖發現引起過敏的東西。如果找到,便可以為他們做一個「脫敏療程」(desensitization program)。如果依然無效,或皮膚痕癢不堪,便會給他們服食類固醇去抑壓他們的免疫系統。
脫敏療程是涉及注射微量含有過敏的東西,然後逐漸增加份量,希望讓病人的身體可以慢慢接受各種引起過敏的東西。脫敏療程的療效並不顯著,成功率低於百分之50。
由於服食類固醇,大多數病人的濕疹症狀都會得到紓緩。長期服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很多,醫生也會為病人逐漸減輕類固醇的劑量,甚至停止使用直到症狀翻發為止。
治標不能治本
類固醇可以舒緩濕疹的痕癢,但不能終止濕疹的惡化。因此,大多數患有濕疹的病人都會在不同的皮膚科醫生之間穿梭,間歇性地服食類固醇。他們很少有機會發現引起濕疹的根源,只有無可奈何地接受濕疹是一種頑固、難醫、「不能斷尾」的「疾病」的現實。
大多數濕疹患者也會去看中醫師,以為中醫師可以根治濕疹,尤其是報章上刊登不少包醫濕疹的廣告。和西醫一樣,中醫師也是醫症狀,更不會尋找引起濕疹的根源。有些不法中醫師,甚至採用類固醇藥粉為祖傳秘方,瞞騙患者,使他們誤信中醫師可以根治濕疹,直到類固醇的副作用浮現,才知道受騙。
病向「本」中醫
事實上,根治濕疹必須從引發濕疹的根源入手!醫治濕疹是醫症狀,可以說是一個錯誤的途徑,因此失敗是意料中事。
尋找引發濕疹的根源並不容易,但也不太困難。需要的是耐性和堅持。沒有恒心很難成事。雖然尋找根源未必一定有結果,但如果不試尋找,永遠也不會找到答案。
食物過敏是引起濕疹的主要原因。雖然過敏測試可以找出一些導致過敏的東西,但測試並不完善,正與負的結果也不一定可靠。如果皮膚過敏測試不能找出引起過敏的東西,是否沒有其他方法呢?
有!
清除飲食規律
一個鮮為人知的方法是「清除飲食規律」(elimination diet)。這個飲食規律亦被稱為「原始人飲食規律」(cave man diet)。這個方法十分艱苦,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願意面對,尤其是小朋友,因為涉及他們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吃一些他們慣常吃的食物。
原始人和其他靈長目如猩猩和猴子,只吃動物和水果。是沒有食物過敏這回事。即使今天,食天然食物的靈長目也不會患上食物過敏而產生濕疹。
考古學科學家發現,人類在8000年前開始進食五穀,種植食物。對食物過敏也可以追溯到那個時代。即是說五穀含有導致過敏的成分。
穀麩蛋白
五穀裏的什麼成分可以導致過敏?
穀麩蛋白(gluten protein)引起過敏並不是眾所周知,甚至穀麩蛋白是什麼也不知道。穀麩蛋白是穀物的表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且有粘性。傳說,在第八世紀,中國僧人無意中發現穀麩蛋白。他們把煮熟的麵粉放在凍水裏搓,把澱粉質從麵粉搓了出來,餘下的是富有粘性的麵筋。麵筋是含有高蛋白質、低澱粉質的食物。
很多人對穀麩蛋白有過敏而不自知,嚴重的話可以產生「腹腔病瀉」(celiac disease),導致營養不良和發育不健全。很多患有穀麩蛋白過敏的患者會出現濕疹這個症狀。理論上,既然戒穀麩便可以根治濕疹,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患有穀麩蛋白過敏?因為穀麩蛋白已被用作添加劑,加進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食物裏,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除了穀麩蛋白,還有其他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如牛奶和豆類等。含有奶和豆類的食物多不勝數,對於這兩類食物過敏的人也會出現濕疹這個症狀。
由於很難斷定某個人對某類食物過敏,唯一的方法是採用原始人的飲食規律,即是食肉類和水果,戒絕穀麩蛋白、奶類和豆類等食物一段時間。
一段時間後,如果濕疹消失或減輕便可以證實他們患了那一種食物過敏。當然你不能長期戒絕這幾類食物,在症狀消失後可以逐一添加,直到症狀重新出現為止,便可以更準確確認哪種食物導致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