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新加坡魚尾獅雕像(Pixabay)
新加坡現時總人口超過530萬,當中約330萬為本地公民、53萬為永久性居民以及150萬為非居民。其實,新加坡本身就是一個外來移民人口為主的國家。早於1964年,李光耀已大力推行移民政策,當年新加坡鼓勵大馬人申請成為公民,尤其是個人月薪超過700元者,便被列為一等人才,可以輕易獲批新加坡公民証。
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令很多國家在2000年後步入人口老年期,加上低死亡率、低出生率及預期壽命延長這些因素的影響,不少國家已着手計劃及落實未來人口發展政策,以確保能夠持續發展及提升競爭力。在2013年,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表了名為「我們未來的人口方案:可持續的人口,朝氣蓬勃的新加坡」的人口政策白皮書,列出了人口政策的主要考量及方案。其方針乃建基於三大支柱;(1)一個由新加坡人組成堅實核心、堅強和團結的社會;(2)一個蓬勃、有利發展的經濟,以為國人創造良好的就業與進取的機會,使國人得以施展抱負、實現理想;(3)一個優質生活環境,美好的家園。
鼓勵生育應全面配套
白皮書中提出政府以新加坡公民為社會堅實核心的政策,一方面鼓勵國民結婚生育,其強化結婚生育配套的政策則包括:
(i)使年輕夫婦更快地獲得組屋,以便他們趁早結婚生育;
(ii)在分娩費用方面提供更多輔助;
(iii)進一步資助養育子女費用;
(iv)營造家庭的職場氛圍,更好的協助國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取得平衡;和
(v)鼓勵父母共同肩負育兒責任。
另一方面,為維持人口增長及競爭力,新加坡將每年輸入1.5至2.5萬名新公民,並積極協助新公民融入社會。每年政府亦會簽發3萬個永久居留權予外籍人士,而永久居民總數維持50至60萬之間,以確保國內擁有穩定的潛在合適的公民人選。政府估計到2030年外來移民佔總人口比例增至4成半,本地人口則降至5成半,總人口約650至690萬之間。
政府為國民製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將建立一支結合國民和外籍人士的互補性勞動隊伍:以適當數目的外籍工人,輔助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勞動隊伍;以便企業能開啟高增值的新興領域。再者,以外籍工人從事醫療保健、老人護理和家傭服務等行業,這能為老齡化人口和在職夫婦提供幫助。
至於在改善優質的生活環境,以解決目前面對的人口擁擠的問題,政府在公共交通、私營和公營房屋、綠色空間等都訂定了量化的新政策目標。
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輸入移民以保持國內人口的平衡及維持競爭力的國家,極有賴一套有目標性的入境及移民政策。一直以來,不論讀書工作或家庭團聚為由的外地人口均被歸類為非居民;若要成為公民,必須在獲得永久居民資格兩年後才能申請。其中,只有以「高階就業准許證」(Employment Pass)或「企業准許證」(Entrepreneur Pass)入境的高技術人士、專才計劃或投資計劃入境的,才有資格提出申請成為永久居民。
中國移民引發社會矛盾
新加坡政府在提出新人口政策後,即惹來社會極大的回響,持反對意見的認為政府過去的移民政策已造成房價不斷上升、本地人口就業機會減少、交通及居住環境過度擁擠等問題。在2013年2月,幾千新加坡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國會後來成功動議刪除白皮書中的「人口政策」字眼,建議只用作人口預測,供政府在規劃基建時參考。
其實,新加坡人為何對新人口政策有強烈反應?或許部份是由於近年新加坡政府對中國移民的寬鬆政策,以及中國移民的生活表現有關。在經濟方面,新加坡政府為應對國際性的通貨膨脹,需要更多的外匯收入以確保新加坡元的強勢,尤其希望能盡快成為人民幣在亞洲區的離岸結算中心。此外,部份中國移民並沒有嘗試融入新加坡社會,甚至有要求改變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舉例說,曾經有中國新移民入稟法院,要求禁止鄰居烹調咖喱食品。亦有中國富二代的新移民,駕駛名貴跑車超速衝紅燈,引致他人死亡的事件。這些都令到不少新加坡人覺得中國新移民的湧入,將會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
香港「新人口政策」需有具體量化目標
雖然香港亦有「專才」、「優才」及投資者的入境計劃,但相比新加坡具目標性、選擇性的人口政策而言,效果並不顯著。加上每天150名內地人來港定居的配額、「單非」及「雙非」嬰兒的數目,香港政府都是被動的,缺乏控制人口結構和數量的能力。
從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有多方面是值得政府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参考的:
(1)鼓勵生育政策是需要多元的配套,香港現在討論鼓勵生育的政策的論述,仍只集中在再增加「子女免稅額」;香港政府多年來都沒有推動較全面的鼓勵生育政策,是令人失望的。
(2)香港現在執行的各項「入口勞工」政策(包括「優才計劃」、「專才計劃」、「投資移民計劃」、「國內學生畢業留港工作計劃」、「一般入口勞工」計劃、家庭傭工計劃等) ,政府從未作出嚴謹的社會經濟評估。新加坡較全面的規劃,包括輸入有特殊需要的低技術勞工,是值得香港政府参考的。制訂有效可持續的「入口勞工」政策,對任何政府都是極高難度的社會政治工程;香港政府必須以數據和理據為基礎,與公眾進行廣泛討論及諮詢,以達至社會共識。
(3)人口政策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改善港人的生活,不是為吸引移民而吸引移民。因此,政府在制訂任何人口政策目標時,必須嘗試與改善港人生活的指標(例如經濟增長、個人收入、工作時數、生產力、居住面積、子女數目、社會保障、家庭幸福等)掛鈎。不然,香港政府未來公佈的新人口政策,將只是政府的一項高層次的政策表述,市民並不容易理解及監察其實質成效:如何真正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