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前總經理潘燊昌:「3點23分回覆您」的待客藝術

只有當已了解一個行業的細節、產品或服務如何操作,你才可以說自己有有用的創意。

安泰是台灣第一間24小時服務客戶的保險公司。

保險業的24小時客戶服務在90年代前還是一個新概念,此前從無保險公司覺得有義務大半夜裏立即理賠,或者回答客戶的疑問。潘燊昌說這個概念是便利店啟發他的。「我以為便利店24小時營業,會有許多額外開支。後來我請教了一位負責人,才知道並非如此。」夜間開門與否,便利店的雪櫃總要24小時運行,增加的開支多是人手和燈光。半夜顧客少時,店員還可以點貨或者處理行政工作。如果將原本日間處理的工作調配到夜間,日間的人手便精簡了些,夜間開門的開支就能夠彌補。

不過保險公司始終不是便利店,24小時服務效果如何、是否值得,當時仍然存疑。潘燊昌沒有為了「保險」而先做市場調查。——當然一般大公司都會,甚至可能聘請「專家」,估計新措施的效用。他卻覺得並非樣樣都能夠靠數據。「這始終是一項全新的服務。如果你問客戶:有24小時服務好不好?他們總不會說不好。服務多了,消費者一定歡迎,但會不會用,是另一回事。市場調查要適可而止。」他拍板決定試行一季,看看效果再說。

他發現,服務中心在夜間兩點前,總會收到很多電話。原來不少客戶日間忙於工作,無暇處理保險事務。晚飯後稍得空閑,正好與保險公司交涉。兩點以後電話少了,他就安排一部分行政工作給當值的同事處理,節省日間的人手開支。結果新增的開支不多,卻為安泰羸得了服務優良的形象。「這就是買都買不到的宣傳效果。」

這位出色的精算師覺得「始終人的感受最重要」,有時帳面上付出多些,效果之大無法想像。

「請准我明天3點23分再打電話回覆閣下。」

後來服務中心規模愈來愈大,他就思考如何能令服務好好維持。他勉勵員工,即使只是講電話,也要做到賓至如歸。始終人的感受最重要。電話服務中心的職員案頭都放置了鏡子,讓他們通話時記得微笑。

遇見難纏的客人,難免生厭,他如此勉勵員工:「你應該覺得高興,因為能夠幫公司解決一個難題,表現自己。有些客人是很難滿意的,但如果能夠令他滿意,就是更大的成就。逆境也可以訓練自己,將來做大事。」

客人的無理要求,不必第一時間拒絕。「你可以跟客人說,你需要多點時間,某個時間一定會回覆他。」秘訣在於時間要實在,比如說下午3點23分。「如果說3點或3點半回覆,客戶就會覺得你只是隨口說說。說3點23分,他們一定會有驚喜,覺得怎麼你們公司每分鐘的工作都有規劃。」不過,說了3點23分,就要準時,不要遲,也不要早。

為什麼早了也不好?他講了一個故事:

「我曾住過一間酒店,大清早在走廊遇見一個職員,捧著早餐,準備送上給住戶,卻一直站在房門外,也不敲門。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客人說要7點鐘送,現在只是6點58分。』我就問,早兩分鐘不是更好嗎?他說:『這兩分鐘是客人的時間,不便打擾。』——是了,因為客人讓你7點鐘送,即是6點58分可能正在梳洗,早了便會打亂他的日程。」

後來職員漸多,分更工作,他不想客戶早上來電時得到一個答案,晚上又得到另一個答案,無所適從,於是便發展了一套標準答案系統。系統備有所有基本問題的解答指引。至於新的奇難雜症,則每日轉交專責研究的同事解決。答案備妥,隨即上載答案系統。研究小組還會留意針對保險行業的新政策,甚至可能影響行業的國際兩岸新聞,準備隨時為客戶釋疑解惑。

Every Client is VIP

安泰的客戶服務中心一直地位崇高。主管級以上員工——包括總經理——升職之前,例必派到服務中心「旁聽」電話,足足要聽兩個星期。所有初級管理人員,每個月都得撥出兩天,到客戶中心接聽電話。潘總更是身先士卒,同樣每個月兩天在服務中心親自接聽電話,連客戶都覺得難以置信。

有一次客人在電話中問我是誰,我說我是安泰總經理潘燊昌。他說這怎麼可能?我說你聽聽我的國語怎樣,他就相信了,說這保險實在買得太值了:『我只買了一千多元台幣的意外保險,卻和潘總經理足足談了十多分鐘。我一定會向親戚朋友推薦安泰。』」

許多公司的客戶服務都採 VIP 制。VIP 就是那些最願意付出金錢的客戶,服務特別好。其他客戶,照顧就不那麼周到了。「他們覺得這才 cost-effective。」然而在安泰,買大額保單的是 VIP,只買一張小保單的也是 VIP。

這好像比一般服務更上層樓,可是客人愈來愈多,如何都招呼得來?「我堅持服務中心的員工,一定要是全公司最好的。同級的員工中,他們的薪水也要是最高的。」全安泰都知道潘總偏心服務中心的職員,每個月都要請他們吃飯。不過經紀並沒有不服氣。他們知道潘總已經把服務中心訓練成最好的後盾,兩個部門可以彼此學習如何待客。

一流的客戶服務,成本一定高,可是回報之大,無法想像。「客戶買多或者買少,除了經紀,還看保險公司——對你的公司有多大信心。只是加一些簡單舉措,客人卻覺得窩心多了,日後要再買保險,就會選擇安泰。所以改善服務的成本,許多時並沒有想像中昂貴。」他笑說,不少客人感覺安泰保單超值,其實把數據攤開,就知道安泰並不特別便宜,只因為服務良佳,客人心裏總會覺得值得。

金庸筆下,獨孤九劍天下無敵,無劍勝有劍;我們這位精算師的修為,是「無數勝有數」:「會計、精算,理論上可行,但人的感受不能夠這樣計算。」他想了想,又舉一例:「安泰周年大減價,每次都可以回溯至前兩星期內下單的客戶。」一般減價宣傳,都只適用於生效後落實的保單。潘總卻定意顧全老主顧的感受,不讓他們覺得自己吃虧了。

安泰人壽後來與 ING 合併,圖為 ING 安泰領導團隊。(潘燊昌著《聽老闆的就錯了》圖片)
安泰人壽後來與 ING 合併,圖為 ING 安泰領導團隊。(潘燊昌著《聽老闆的就錯了》圖片)

犯錯:令客戶更加傾心的大好時機

安泰上下耗盡心血累積的客戶服務口碑,曾經幾乎觸礁而沒。話說安泰成立兩周年時,給每位客戶寄送一份紀念品,以表謝意。那是一個吹氣飛機枕,不久有客人投訴自己收到的飛機枕漏氣了。「我覺得這位客人很有心,不是把它閑放著,是真的會用,但卻發現有瑕疵,我們實在過意不去。」當時這個危機可以鬧得很大:出事的紀念品若果不在少數,就會有許多客人覺得安泰把關不力,甚至馬虎敷衍。

「如何了局?」記者問:「是不是另選一種紀念品,寄給投訴的客戶?」

潘總確是決定另送一種紀念品,但卻是寄給每一個客戶,而且在隨函上坦白交代原委。「這比一切都能夠說明——安泰最注重 quality,不惜付出雙倍的代價,都要讓客人滿意。」保險公司的信譽,攸關於此。他說,為公司錦上添花容易,請個明星賣個廣告就好了。這次犯錯,卻是難得一遇的「雪中送炭」,客人對安泰的美好印象,只會比日以繼夜的廣告轟炸更為深刻。

想像你是安泰的競爭對手,想學安泰建立一個24小時服務中心,你會怎樣做?當然是參考安泰如何成功。這說的容易。「有競爭對手把安泰服務中心的職員挖角過去,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公司裏面沒有我們這樣重視服務的文化。」要學安泰,糾正錯誤就要不惜代價、總經理就要去服務中心接電話、管理層升職前就要花時間旁聽電話。競爭對手就算知道這些秘訣,面對公司裏固有的文化、制度制肘,都未必學得來啊。

創業成功的人 都很了解人

潘總回想種種服務客人的細節,有感而發:「如今許多年輕人想創業,我會建議他們,剛畢業先不要急著闖天下,不妨先打工。」年輕人不要怕由低做起,因為中階主管一般比較保守,處事穩紮穩打,但願無風無浪;最好的創意,常常來自前線員工。

當有了創業的念頭,首先應問:「你的產品是什麼?客源在哪裏?Profit margin 有幾多?千萬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要花時間想通想透。」雖然產品不需要完美才推出市場,因為市場的反應會幫你調整,不過過程中你還是得承受無數的測試、挫敗、調節。所以他說:「創業成本極高,而且 labour-intensive。」

「你總要知道行業如今有什麼 existing options——只有當已了解一個行業的細節、產品或服務如何操作,你才可以說自己有創意,而且可以說你的創意是有用的。」他總結閱人經驗:「創業成功的人,都很了解人,而且不同領域都有豐富知識。」他們深諳操作細節,在自己的專業以外,常還通曉法律、會計。

有些新主意本身很好,市場卻未必準備好接受;或者早已有人想過、做過,卻發現此路不通,漸漸才調整成如今生存在市場上的產品。如果你真正投入過某個行業,努力學習,你就會把握到這些細致的內情,創業時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行業的內部操作,是很難在大學的環境中學到的。大學能提供的多是知識。」他慨嘆創業失敗的年輕人,有時會埋怨時不我予,或者客人沒有眼光,卻很少反省自己是不是有盲點。

潘總說無論入哪一行謀生,學習歷史都很重要。「處事待人,很多時都可以借鑒歷史。」(Pixabay)
潘總說無論入哪一行謀生,學習歷史都很重要。「處事待人,很多時都可以借鑒歷史。」(Pixabay)

潘燊昌博士,精算師,從事保險業40年,現為利承昌集團主席、承昌慈善基金主席。1984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8歲考獲香港出生第一張英國精算師執照,曾擔任多間跨國公司如 AIA、Aetna、ING、中國太平洋保險等高層及總裁要職,創立台灣安泰人壽。

延伸閱讀

香港精算第一人潘燊昌:青年別怕工作無聊 做就做到世界第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