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作家談寫作:以書寫引起時代共鳴

創作沒有陰暗正面之準,只有好劇本和好故事,每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想法,可處之泰然。
封面圖片:張灼祥校長與得獎作者關嘉利於 apm 商場跟讀者觀眾分線寫作閱讀心得。 
現實社會中,筆耕薄酬,待遇未能兌現其使命,使不少人望而生畏,脖子被清高二字掐得喘不過氣。執筆多年的張灼祥校長則不然,他坦言自己的創作道路就是從當年報社零星的稿費的開始。作者需要鼓勵和動力,稿費是其中一種。除了金錢,能夠將自己的作品集結成書,送到讀者手裏,也是對執筆之人的一種鼓勵。新晉作家關嘉利正是從年輕作家創作比賽中獲得這種成就感。
關嘉利出生於廣東省開平市的小市鎮,是2006年的新移民。面對新環境、新變化,少不了徬徨、恐懼和排斥,嘉利都一一克服。現在,她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張口講出一腔流利的廣東話,實在想不到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嘉利把這些點滴,以書信體形式,記錄作者在香港奮鬥七年的笑與淚,寫下得獎作品——《7年》。
《7年》書影。嘉利寫給同是新移民的蘇伊的七封信,記錄這七年的成長生活故事、心路歷程以及價值觀的轉變。並非所有的新移民都是入侵者,他們跟隨命運的腳步來到此城,或被 動或主動地開始了與這座城互動,努力成為真正的香港人,為此城付出,同時要面對此城對他們的排斥力量;而他們的成長及所遇到的青春故事也是一代人的縮影。(三聯書店)
《7年》書影。嘉利寫給同是新移民的蘇伊的七封信,記錄這七年的成長生活故事、心路歷程以及價值觀的轉變。並非所有的新移民都是入侵者,他們跟隨命運的腳步來到此城,或被 動或主動地開始了與這座城互動,努力成為真正的香港人,為此城付出,同時要面對此城對他們的排斥力量;而他們的成長及所遇到的青春故事也是一代人的縮影。(三聯書店)

Show but not tell

寫作是一種記錄。詹宏志說過:「書寫可以對抗遺忘」;對於如何記住,嘉利也是用最平凡的方法——寫日記。嘉利指寫作要持之以恆才能愈寫愈好,寫日記除了記事,更是一個練筆的機會。
記錄不是問題,那怎麼記錄才算有趣?誠然,沒有人喜歡看流水賬,有言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指作家們互相抄襲,而是作品百花齊放,的確難免有些重複。就文學批評的角度而言,也有一些母題不斷被作家重複演繹。因此,簡單記錄故事,絕對得不到讀者的歡心。張校長一語道破真諦: Show but not tell。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便是 Show 的最佳實證。影像的想像力可以似十分豐富。作者要如何把故事講得有趣,關鍵在於如何用文字將腦海中的影像呈現讀者眼前。最深刻的例子,莫過於張愛玲以蚊子血和乾米飯來比喻紅白玫瑰兩種女人失寵後的形態,鮮明生動,至今仍傳頌一時。
張愛玲作品書影。(灼見名家傳媒)
張愛玲作品書影。(灼見名家傳媒)

深度思考

寫作和閱讀都是緩慢的過程,嘉利指感受關乎對生活的思考深度。創作難免遇上瓶頸,有一種經歷,你很想書寫出來,卻怎麼寫也寫不出內心的味道,筆者便有過這樣的體會。是眼高手低?是力不從心?嘉利說這叫「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她指不要小看這樣的記錄:「不要沒東西寫,文字是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能提升水平。寫作應把更多精力放在想法和構思的深度,否則只會是無病呻吟。」嘉利建議不妨把故事先記錄下來,經過的沉澱,或許有不一樣的體會。
要寫得一手好文章,少不了要從別人身上吸取養分。張愛玲和白先勇也是從《紅樓夢》中獲得畢生寫作的養分。張校長談起讀書更是眉飛色舞,坦言自己什麼都看,陽剛氣重的作品如金梁武俠小說和《三國演義》等曾是學生時期的手中摯愛。嘉利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指課堂上也會給學生展示不同作家如何寫開首。名作家的文字風格自成一格,張校長和嘉利同為教育者,一致認為希望從事文字工作者應先模仿大家之作,練熟手腕,再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

動之以情

每人獨有故事,如何用自己的故事感動別人?創作雖是經過藝術處理,但也要從自身出發,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讀者。例如二戰時期德國佔領荷蘭期間,安妮·法蘭克在集中營中寫下的《安妮的日記》,語言質樸,但迴響不絕;又如橫掃電影獎項的《狂舞派》,追求夢想的極致引起年輕人的熱血共鳴感,熱潮不斷。張校長又舉《踏血尋梅》為例,指創作沒有陰暗正面之準,只有好劇本和好故事,鼓勵同學不要束縛創作,因每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想法,可處之泰然。
《狂舞派》電影海報。(網絡圖片)
《狂舞派》電影海報。(網絡圖片)
張校長憶起退休前曾有考生來敲門,希望校長支持他們出書講述末代會考。這主意叫張校長刮目相看,當然就點頭答允了。本來就支持學生嘗試就是不求回報的投資,沒想到作品出版後銷量理想,還可以把出版的成本還給學校,張校長坦言確實有些喜出望外。

突破想像

雖然寫作應該是天馬行空,但身為老師的嘉利卻偏要給學生設下框架。不要被框架二字嚇怕,實際上,嘉利要學生盡量避免太老土的橋段。學生作文多出現的罐頭例子已變得乏善可陳,嘉利希望可通過這樣的要求,讓學生可以超越自己。
對此張校長則認為要學會突破框架。張校長提到近日席捲全球的電子遊戲 Pokemon go 使平日困於家中這個 comfort zone 的宅男都願意拿着手機走出房間,哪怕只是為了完成遊戲要求——抓寵物小精靈,但對於人類習慣來說,也是一種突破。外國媒體也有相關報到指遊戲成功讓自閉症孩童主動要求出門,甚至跟朋友交流遊戲心得,都是打破心理障礙的表現。張校長戲言:「如果我現在還沒退休,我就讓學生抓一天小精靈,把那天定為『小精靈日』,老師學生都可以走動走動,樂也融融。」

書寫未來

不少有志於文字的朋友,也跟嘉利一樣,踴躍參加各類徵文比賽,都不知投過多少稿子石沉大海。雖曾屢戰屢敗,但嘉利指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為何失敗,才能痛定思痛。本年度年輕作家創作比賽的主題為未來,作為評判的張校長指每人對未來的發現都不一樣,創作空間甚廣,關鍵在於採用適合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嘉利謙稱自己也曾多次參加青年文學獎,「剛好上次僥倖得獎,於是決定來年輕作家比賽賭一把,沒想到就選上了!」她鼓勵參賽者大膽嘗試,輸贏都有收穫。
好的作品要經過時代的歷練和沖刷。五四以來,沈從文的作品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不少學者指,沈先生要是多活兩年,諾貝爾文學獎非他莫屬。同時期的巴金則繼承了溫柔敦厚的特性,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流於說教。時代更替之下,巴金這樣的作家也只能專屬於某一個時代了。現在資訊科技發達,可謂日新月異,會有什麼作家來書寫這個屬於我們的時代?
比賽資訊:
2016/17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海報。(新閱會)
2016/17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海報。(新閱會)
2016/17 年輕作家創作比賽
主題:未來
題材/形式:不拘。以文字(小說、散文、詩、劇本)為主,可輔以圖像(插畫、漫畫、攝影)或跨媒體創作(短片、動畫、音樂)。書種不限,兒童圖書亦可。
參賽資格:35歲或以下,從未以個人身份出版書籍人士
講者簡介
張灼祥
曾任拔萃男書院第九任校長、保良局羅傑承中學第一任校長、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和賽馬會體藝中學校長。亦曾擔任香港電台文化節目主持、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成員,又是一位作家,早年與友人創辦《大拇指周刊》、《素葉文學》等。(維基百科)
關嘉利
年輕作家創作比賽第五屆優勝者。由2006年移民來港,2013年,終於由一個新移民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在這短短的七年裏,她經歷了離鄉別井、適應、迷茫、尋找和抉擇,也要面對着中港矛盾加劇時的身份認同。喜歡作夢與寫作,現為一名中文教師。(三聯書店)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