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麟爪

哈市有點像香港。初開埠時,香港只有港島,九龍和新界是日後發展起來的。
我們安頓下來後,便立刻做些睦鄰工夫。一個週末下午,我們搞了個「迎客日」(open house),準備好茶點、酒水,款待街坊 (私家路其餘十戶) 以及上手業主。後者來了,但街坊只有大約一半人出席。上手業主兩夫婦甫進門,便瞪着地毯問我,這是否新的。他們有此一問,是因為它本來是很殘舊、「邋遢」的。我們接手後,只花了一點錢,請人把它洗乾淨,再剪裁和拉直一下,便變得好像新的一樣了。
 

認識前市長 走進悲情城市

 
大約一個星期後,傍晚時分,忽然有一位老者到訪,送來一筐木莓,並自我介紹是以前的市長,名 Leonard Kitz,住在鄰街。數月後,我們回訪,並見到他的夫人 Janet。他本人是猶太裔,業律師;太太以前在蘇格蘭教書。Janet 寫過幾本書,其中一本是關於1917年一艘運送炸藥的法國輪船,在哈利法克斯港,因濃霧與一艘挪威貨輪相撞而導致附近不少地方的房屋倒塌,甚至被夷為平地,造成2000人死亡、9000人受傷的慘劇。這是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第一顆原子彈之前,人類所遭遇到的最嚴重的人為慘劇。哈利法克斯可說是一個「悲情城市」:1912年,載着2,240人的鐵達尼郵輪在附近海域沉沒,約三份二人罹難,死者大都葬在哈市;1998年,又有瑞士客機在附近上空爆炸,229名乘客全部喪生。

 

以車代步 考執照一波三折

 
地理上,哈市有點像香港。初開埠時,香港只有港島,九龍和新界是日後發展起來的。哈利法克斯也是這樣:先有哈市,後來才出現達特茅斯和內陸的市鎮。因此,哈市可指原來的哈市,也可指後來形成的大哈市。這裏地大人少,公共交通不發達,無車不行。因此,我們到達哈市機場後,第一件事就是租一部小汽車,開往酒店,並在一星期內買入一部比較廉宜的 Neon。我計劃將來把它交給允寧,自己再買一部較高檔的。
 
在加拿大,遊客可以隨時憑原居地的駕駛執照開車,但移民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當地的考試才可以繼續駕車。因此,安頓下來之後,我九月中旬前往報考,10月3日臨場應試。加拿大人的駕駛習慣和考核執照的程序跟香港略有出入,例如他們主張用「交叉手」轉動方向盤,香港人則反對這樣做;倒車進入直角車位時,香港人習慣先把汽車拉斜才倒後,但加拿大人卻認為這是錯的。我應考時,就犯了上述兩個錯誤。這次考試,我一共犯了三個錯誤,第三個未開車便犯上了。在加拿大,考試員會先考查應試者是否認識自己的汽車。這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我偏偏就在這陰溝裏翻了船。事緣那 Neon 出了小毛病,要入廠修理,期間廠方借了一部同類型但不同年份的車子給我暫用,結果因此答錯了這題。幸好最後勉強過關,否則隨後一段日子將會異常難過。
 
次年夏天,允寧拿到了駕駛執照,我於是按計劃選購一部較高級的新車。八月初,我們看中了豐田的 Camry,於是前往訂購。新斯科舍省 (Nova Scotia)的豐田代理有兩個店鋪,一在哈市,一在達市,分屬兩兄弟。我先到哈市訂購,但他們的存貨沒有我要的顏色,於是致電達市分店,安排我去取車。但當我去到達市分店時,他們卻說不收信用咭 (暗示用信用咭要加價),若用支票付款則須待支票過戶後才可取車!這分明是有意為難顧客 (據說原來是兄弟不和)。
 
 
後來,在一位朋友的推介下,我們跑到另一車行,買了部 Acura。這家車行的員工態度友善、服務周到,多次問我要不要選擇車牌號碼。我雖說不要,但他們結果還是給了我一個編號333的車牌。兩年後,有一天,我把車停在路邊。回頭取車時,發現擺在我前後兩部車的車牌都是333,只是前後的英文字母不一樣而已。
 

駕一葉輕舟 享湖畔生活

 
我跟着又買了一葉小舟,夏天每週划三、四次,每次約一小時。哈市的夏天非常可愛:天氣晴朗、陽光和煦、樹木蒼翠、清風陣陣。我常在下午四時許,吃過茶點之後,泛舟海上,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那份過去難得的寧謐。我每次都按潮汐決定航程:潮漲,先划向海;潮退,先划向岸。這樣做是為了安全:去時逆水,回程順水,以免最後弄至筋疲力盡。
 
 
(圖片:作者提供)

馮以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