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症(Atherosclerosis)是指動脈裏出現粥樣斑塊(Plaque),導致動脈的內腔收窄。理論上,粥樣斑塊可以在人體任何一條動脈裏出現。最受人關注的,當然是冠狀動脈、頸動脈和周邊動脈。冠狀動脈收窄,可以引起心臟缺氧,導致心絞痛、心臟病發和猝死。頸動脈收窄,可以引起腦缺氧,導致中風和腦退化。周邊動脈是指四肢的動脈;窄了,可以引起四肢末端缺氧,導致手痛或腳痛、潰瘍、壞死,甚至截肢。
2011年12月29日,宋先生來到醫務所,諮詢有關他腿痛的醫療方式。
「宋先生,我有什麼可以幫你?」
「我的大腿內側經常痛、麻痺和抽筋。」
「什麼時候痛?」
「走路就痛。」
「不走路會不會痛?」
「坐着不痛,即使有也很輕微,但腿就會麻痺,有時也會抽筋。」
「這種情況什麼時候開始?」
「大約六個月前,現在愈來愈嚴重。」
「要走多遠才痛到不能前進?」
「大約四五米。停一會又可以繼續走路。」
「腿整天都麻痺?」
「差不多罷。」
「腿什麼時候抽筋?」
「什麼時候都可能發生。 睡覺時也會抽筋痛醒。」
「醫生說你患的什麼病?」
「開始時,我以為是肌肉痛或坐骨神經痛,所以沒有去看醫生。去了看鐵打,做過按摩、推拿、針灸但沒有改善。」
「沒有去醫院?」
「有,兩個星期前,右髖痛,去了伊利沙白醫院。兩天後,還是痛,於是去了浸會醫院。醫生診斷我的病可能與動脈窄了有關,建議我做動脈造影,及服食三個月Lipitor(降膽固醇藥)和Norvasc(降血壓藥)。但我沒有做動脈造影,去了上海,在同濟醫院做了運動超聲波檢查,證實是腿動脈窄了。」
「誰介紹你來找我?」
「Michael。」
「那個Michael?」
「打網球那個。他說我患的是血管病,最好找你。」
順便一提,Michael是一位病理化驗師,認識螯合治療比我早。他告訴我,十多年前他曾經和幾位醫生合作,在某醫生大廈經營螯合治療中心,後來因意見不合就終止了。他當然知道宋先生的問題是「周邊動脈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亦清楚螯合治療是唯一的治本療法。Michael 還送了一本第一版的Bypassing Bypass Surgery (中文版,《向通波仔说不》)給我。
認識Michael之後,才知道他是我的學長。話說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在倫敦大學讀醫科的時候,Michael 也在同一間醫院實習。那個年代,在同一間醫院學習的華人極少,我們竟無一面之緣,反倒要透過螯合治療才發現原來大家是校友。
「宋先生,正如Michael的診斷,你患的的確是血管病。嚴格來說,是動脈病。」
「動脈和靜脈有什麼分別?」
「動脈是輸送氧和營養素給細胞的管道,而靜脈是把細胞的二氧化碳和廢物帶走的管道。」
「那和我的痛有什麼關係?」
「你患的是周邊動脈粥樣硬化症。簡單來說,你的大腿動脈內腔窄了,導致肌肉細胞因缺氧而產生肌肉痛。」
「什麼導致動脈內腔收窄?」
「粥樣斑塊。」
「粥樣斑塊是什麼?」
我用圖片給他解釋。
「現在你明白,粥樣斑塊是在動脈表皮背後生長的物體,導致內腔收窄。」
「明白,你用什麼方法醫我?」
「螯合治療。」
「螯合治療是什麼?」
「螯合治療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我建議你先參考《向通波仔说不》,尤其是〈朱迪的故事〉,就會明白螯合治療是什麼,以及它對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好,我先看書,再來找你。 」
間歇性跛行
宋先生患的病的正確名稱是「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 Claudication)。這個病的特徵是:患者休息時,通常腿沒有痛楚, 但步行一段路後,腿就會痛,只有停下來休息,痛楚才會消失。
現代醫學的療法是給患者服食降膽固醇藥、薄血藥、止痛藥等;如果無效,患者便需要接受手術,包括通波仔去擴張窄了的那段動脈內腔,或搭橋繞過窄了的部分;如果患者的手或腳不幸患有潰瘍,便要接受截肢手術。
可惜服藥和手術都只能治標,無法治本,患者只能坐以待斃,無奈地等候殘廢降臨在他們身上。
宋先生的病情比較嚴重,因為即使靜坐,他都會感到大腿內側的輕微痛楚,走起路時就更不用說了。
最後,宋先生決定接受治療。效果如何?以下是宋太的原文。
患者太太的見證
「宋生,外子阿John,今年78歲,喜歡游泳,室內運動,一直身體良好,無甚病痛。
一年半前,雙腿大腿內側開始有些微痛感覺,痛楚日益加劇。後來連外側小腿也痛了。推拿未能減輕痛楚,以為是坐骨神經出問題引起。拍過 X 光,確認坐骨神經正常,並非由此引起。亦用針刀療法治過無效,這樣擾嚷了約一年,沒有一點進展。此時已是舉步艱難,不願走路,坐時雙腳也不能翹起,再拖下去可能要坐輪椅了。
很幸運地碰上一位醫生診斷這些症狀是血管問題,介紹伍志堅醫生替外子做螯合治療,經過尿液測試,顯示鋁嚴重超標。螯合治療八次後,痛楚明顯減輕,走路也輕鬆多了,腳也可以翹起了。做了26次後,大概好了六成,一個療程結束後,大概好了八成。
接受螯合治療前,曾做過動脈超聲波,顯示多處有大小的粥樣硬化塊,導致血流不順暢而引起肌肉酸痛。經螯合治療後,痛楚減退,再重做動脈超聲波,報告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塊比原先(未做螯合治療前)縮小了百分之50,螯合治療的確有顯著的效果。
在這裏我要感謝伍志堅醫生的不吃藥治療,改善了我丈夫的生活質素,這種治本的理念值得推廣,希望更多人有這種機遇,讓生活更健康,更快樂。」
宋太
缺乏營養素導致麻痺和抽筋
宋先生的腿痛雖然消失了,但腿麻痺和抽筋仍然困擾着他。
「伍醫生,螯合治療為什麼醫不好我的腿麻痺和抽筋?」每次見到我,宋先生必定問這個問題。
「難醫的是你,不是你的腿。我說你缺乏營養素,但你不相信,我有什麼辦法。」
「朋友說我缺乏鉀,叫我多食蕉。」
「那你就去食蕉吧,無效再來找我。」
一如所料,單靠食蕉解決不了他的麻痺和抽筋問題。終於,他決定接受我的建議—服食適當的營養素。一個月後,腿麻痺和抽筋全部消失。
(封面圖片:Pixabay;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