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與年輕筆友潘誦軒 深談社會與人生

沈祖堯與潘誦軒,兩個世代的人,竟能相遇、相知、相識,更成知己。
封面圖片:書展講座。左起:主持鄭鈞傑、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沈校長的年輕筆友潘誦軒。沈祖堯和潘誦軒是新書《筆遇》的作者。
沈祖堯與潘誦軒,一個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一個是20出頭的十大模範少年,兩個世代的人,竟能相遇、相知、相識,更成知己,二人以書信來往,無所不談。於書展講座,二人與讀者見面,對談社會議題乃至人生百態,分享兩代人各自的看法。

由相遇到相知

原來二人因一次中學畢業禮而認識。禮上,潘誦軒是演講致謝辭的畢業生,在演辭中不斷多謝身邊的人。演說打動了沈祖堯,決定要認識這位懂得感恩的領袖生。潘笑言,沒想到在畢業禮後在面書上載的相片中,沈校長竟有留言,令他又驚又喜。兩人此後相約,無所不談,又相約一起寫書法。後來,潘誦軒到了澳洲留學,原以為不會再見。但機緣巧合,沈也到了澳洲出席一個醫學會議。於是,潘誦軒邀約沈校長到黃金海岸一聚,其後二人便以書信往來。
二人在書信中探討各種社會問題,例如教育制度,一人以校長的角度出發,另一人則以學生的角度切入,彼此交流,了解對方面對的困難。社會議題外,二人也會談到父子關係,各自以父親、子女的角度交流。年齡相差四十,但一老一少無所不談;儘管意見角度不一,卻又能直抒己見。書信結集成書,正是二人新書《筆遇》的由來。
沈祖堯希望年輕人別只顧利己,潘誦軒則說,施比受更有福,傑出的定義,就是付出。
沈祖堯希望年輕人別只顧利己,潘誦軒則說,施比受更有福,傑出的定義,就是付出。

不應太個人、利己主義 要學會感恩

沈校長會主動認識感恩的年輕人,又是否代表感恩的年輕人很罕有?沈校長坦言,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地說年輕人不感恩,但現今年輕人與上一代的環境相比,其實已好得多。「今天的香港很幸福,雖然有很多社會問題,如醫療服務供不應求,但質素有保證;教育制度雖不完善,但是普及。應多從另一半的角度看半杯水,因相比其他國家,香港已十分幸福。」潘則以年輕人看待社會的角度回應,不忘勉勵年輕人要裝備自己,亦要學會感恩,「年輕人對社會有不滿是正常的,例如很多制度的設計總是難以令人理解。但重要的是不論社會狀況如何,也應裝備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意義,也要多看看身邊的人,因為其實有很多人在幫你,而自己仍是渺小。」
沈曾於書中批評部分年輕人是利己主義。沈直言:「不能否認,很多香港狀元、內地尖子是很傑出,但他們當中的少部分只在乎他們的將來,是在哪間投資銀行或四大會計師樓做工作、何時開公司、買遊艇等,都是為自己,這無疑是失敗的教育。」潘則回應,施比受其實更有福,對他而言,傑出的定義,就是付出。
從相片可見,足球是潘誦軒成長中的重要一環,帶給潘誦軒很多人生啟示。潘在書信中提到,正是足球教他自強不息的道理。「表現不佳,別人就會取而代之。不想淪為後備,就要學會自強,時刻裝備自己。不過,自強也好,足球是11人的運動,講求配合,所以亦要了解自己的強項、弱點,與隊友互補不足。」沈校長亦分享足球給他的人生啟示:「我時常與學生一起看足球比賽。記得有一次看歐國盃決賽,葡萄牙球星 C 朗傷出,流下眼淚,但隊友努力不懈,終於奪得冠軍。」只要上下團結,互相配合,不應太個人主義,只要有團隊精神,就能勝利。事業、人生亦然。

挑戰自己 嘗試改變世界一點點

沈校長自小就立志做醫生、教書,後來夢想成真;潘年幼時則想做警察、飛機師,因這是「男兒的夢想」,但後來想清楚,自己比較着重邏輯上的交流,因此讀了法律,也研究國際關係。兩人也曾經在異地留學,面對挫折,原來離開自己的安舒區,亦會有另一番不一樣的體會。他們留學之年,有沒有遇到什麼人、事,成就自己?沈表示,外國全都是外國人,會學懂自處,亦會反思以往,解決現在的困難,並為將來打算。他笑言,當時發夢都在說英文,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寄語年輕人「不要困在唐人街」,多到外面的世界挑戰自己。潘則說,在外國的時間最長最難過,會寫文章作寄托,也認識了自己更多。
在場有社工問到,自己在工作時遇到很多年輕人無力感很重,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社會及身邊的人,二人會怎樣勉勵年輕人呢?沈指,年輕人太聚焦於香港,只留意香港發生的事,如政制爭議,但往往難以解決。然而,世界很大,也可以嘗試改變世界一點點,不一定只圍繞政制,「例如學習更多知識,如何令樓價趺呢?如何能提升工資呢?這些知識都能應用於香港,年輕人應嘗試多方面發展。」潘則認為,年輕人不應過分比較,「不要計較成敗得失,在不同崗位盡力,發揮所長,就已經足夠。」

社會領袖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有台下觀眾笑指,沈校長即將退休,適逢特首選戰之年,會否參選特首?而特首又應具備甚麼能力?沈笑說,自己永遠不會選特首及參政,因為無興趣及能力。但他認為,任何領袖,不單要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聆聽意見、尋找共識、容忍批評,亦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做事要有原則之餘,亦不為自己,而為社會。
《筆遇》封面,商務印書館,2016年。
《筆遇》封面,商務印書館,2016年。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