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殊先生的幽默與風采

我知道的納殊先生(二)

在患病後期,納殊通過理性呼喚,讓自己逐漸從混沌中浮起,最終擺脫魔幻的糾纏,這在精神病治療史上是罕有的案例。當意識到自己處在某種危險的邊緣時,受納殊案例的啟發,我迅速自我調節,從憂慮焦躁狀態中解脫出來。
 
作者:向嬿,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後赴歐洲深造法國文學,1993年定居香港。曾從事編輯、翻譯和旅遊工作。現為全職家庭主婦。
 
封面圖片說明:左起,納殊妻子阿里西亞(Alicia Nash)、筆者兒子盧安迪、納殊。
 
人們知道的納殊基本上都是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納殊,雖然納殊多次表示他本人和電影不同,但是他的坎坷人生的確帶有濃烈的荷里活色彩。正是現實和藝術雙方面的混合使納殊用《美麗心靈》征服世人,任何對納殊的描述都脫離不了電影,我也不例外。
 
上篇說到人物傳記《美麗心靈》給我造成巨大的精神衝擊,讓我擔心自己患上了焦慮症。那段時期,兒子安迪剛好迷上演講,常常在洗澡的時候,模仿美國總統甘迺迪。聽著嘩嘩流水中傳出《我是柏林人》,聯想到納殊病中的種種怪異,我憂心如焚。
 
在患病後期,納殊通過理性呼喚,讓自己逐漸從混沌中浮起,最終擺脫魔幻的糾纏,這在精神病治療史上是罕有的案例。當意識到自己處在某種危險的邊緣時,受納殊案例的啟發,我迅速自我調節,從憂慮焦躁狀態中解脫出來。
 
這期間,納殊來港的活動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從理工大學那裡聽到和納殊先生溝通過程中的一件趣事。為了訂做博士帽,有關人員發電郵詢問納殊的頭圍尺寸,本來只期待一個很簡單的數字,卻得到一篇類似實驗報告似的回覆。從量度頭圍的工具到操作的過程一一紀錄在案,最後納殊總結說:「我的頭雖然不大,但裝的東西不少。」看到這裏,大家忍俊不禁。
 
2011年11月4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殊先生在香港與800多名大學和中學生舉行公開對話,當時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高三的兒子安迪擔任主持,是次活動受到傳媒的廣泛關注。
 
我沒有參加對話,所獲得的信息都是事後從安迪和報刊報導以及會場錄像中獲得的。

 

真實納殊比電影中更英俊

 
只記得那天兒子從會場回來的時候,精疲力盡,面對我的詢問,只說了一句話:「讓我靜一靜。」然後就像練瑜伽一般定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我自然惶恐不安,腦中又生出許多猜忌,但也不敢吱聲,只好默默地守候一旁。
 
晚飯後,安迪稍稍緩過神來,開始講述和偶像見面的片段。
 
大家一定記得《美麗心靈》中扮演納殊的羅素·克洛,真實中的納殊比演員更英俊。讀書的時候他曾被同窗譽為「天神」,練就了像米開朗基羅雕塑那樣的健美身材,而且一有機會就喜歡向人展示他的肌肉。如今,一米八五的個子略有些許佝僂,但瘦削,步履穩健,沒有老態龍鍾的感覺。頭髮幾乎已經全白,只有兩邊鬢角處還有絲絲淺灰。依舊是那張英國貴族的臉,鼻樑挺拔,眼窩深陷,眼神有些游離。面部表情不多,或者說幾乎沒有表情,笑的時候也只是稍稍咧開嘴角。
 
無論如何,以他的年齡和經歷而言,老年的納殊依然有他的魅力,他的傳奇更為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正如第二天報章所言,雖然不是人人聽得懂他的數學理論,但能一睹這名博弈論大師的風采,學生都興奮不已。
 
陪伴在納殊身邊的,是這些年來,與他有影皆雙的守護神——妻子阿里西亞。從眼前這位矮矮胖胖的老婦人身上,很難找到當年婀娜多姿,有點像瑪麗蓮夢露的麻省理工女生的影子。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似乎比她丈夫更重,只有那溫馨的笑容還能讓人感受到昔日征服天才的力量。
 
隨同納殊夫婦來訪的還有他們50多歲的兒子小約翰納殊,這個幸運地繼承了父親天賦的數學博士和優秀棋手,同樣不幸地遺傳了父親的精神分裂病症。曾經在某篇文章中看到說他「頭髮鬍子又長又亂,坑坑洼窪」,可眼前的兒子像父親一般俊秀斯文,衣冠楚楚。不知道的人很難看出他有何異常。據傳記所述,父親納殊的病症表現為狂想幻聽,基本上沒有暴力舉動。兒子納殊則不同,他從青春期開始發病就有強烈的狂暴傾向。試過在街上動武,需要老父出手降服。當然,此刻病情應該已經緩和,父親在台上講話時,他全程端坐在台下第一排的中間位置。
 
好,是時候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講壇上的納殊先生……
 
我所知道的納殊先生系列
(二)納殊先生的幽默與風采
 
 
(封面圖片:作者提供)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