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文化可以改變嗎?

不可小看成功經驗的提升,它可以告訴教育界和社會,改變應試文化,不是純粹一種理想,也不是空談,而是在我們身邊,可以發生的,而且已經發生了。

改革考試 收集典例

 
大學收生的關鍵性改革。大學收生的變革,不可能全面改變全社會的應試文化。但是大學收生的改變,是全社會文化改變的關鍵環節。前文談過,大學收生,的確有「指揮棒」作用。這牽涉到(一)大學收生的標準,直接影響到高中學生的選科和生活的安排;(二)是為了培養特殊專業的人員,還是有全面特殊知識的人;(三)是看當年就業市場的需求,還是看學生的長遠發展;(四)是把資源放在吸引學生,還是放在認真而細緻的甄選過程;(五)是採取最省錢的步驟,還是增加投入,設計一套比較細緻而全面的甄選方法。;(六)大學收生,牽一髮而動全身。最核心的是:把收生看成是搶學生的戰鬥,還是大學的社會責任。
 
中學教育文憑的改革誠意。大學收生只影響少數人,中學教育文憑所影響的,卻是全體學生。很容易明白,中學文憑考試是一件很複雜的大工程,但是人們仍然會期望考評局逐步走向新的台階。例如,是否可以比較大幅度削減非必要的內容,而不是把「內容多」看成是「程度高」?是否可以在已經建立了國際聲譽的今天,逐步形成自己的格局,而不是單純掛靠於國際的承認?是否可以參考外地的做法,把一些試卷從評分模式轉變為合格模式?
 
校本評估的改革,是否可以徹底落實,並且引入創作型的群體作業?是否開始研究並嘗試,在個別的科目,允許學生提前在中五甚至中四選考?等等。中學文憑考試,是香港唯一的全民公開考試,它的變革,應該伴隨以鮮明的理念;釋出的訊息,必將影響學校教育的大局。
 
教育界的同心協力。上述兩項,影響較大的是高中,但是初中、小學,甚至幼稚園,對於學生的評核, 應該在全港翻開新的一頁。
 
改變教育評核的基本觀念(assessment literacy),以前是把學生放在「考驗」的對方,「看你懂不懂」;現在應該是把學生放在「駕駛者」的地位,讓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如前數周所述,讓他們走上探索、摸索、嘗試、應用、綜合、創作的學習道路;允許他們有選擇的餘地,讓他們有空間設計自己的學習。同時,研究盡量減少排名、攀比的機會,但又不失經過精心設計的競賽。盡量引入群體性的合作學習,研究有關的評核方法。等等。
 
突破性成功試驗。以上種種,其實在今天的香港學校裏,已經不乏精采的例子,有成功的,也有尚在嘗試階段的。不過這往往是個別學校獨立探索的結果,假如能夠提取出來,加以總結、從中提煉出一些基本的原理,就可以提供給其他學校舉一反三,逐步形成在考試領域的一種探索和改革的新風氣。
 
不可小看成功經驗的提升,它可以告訴教育界和社會,改變應試文化,不是純粹一種理想,也不是空談,而是在我們身邊,可以發生的,而且已經發生了。假如我們有辦法把大部分的例子集中起來,相信一定相當可觀。大家對於改變應試文化,就會有信心。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程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