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理教育

香港中學的地理課程一向都不太重視中國。1997年之前,課程綱要雖然提及中一要學鄰近地區的地理,但實際上只觸及皮毛。
大致來說,1950年代結束之前,香港中學的地理課程主要是區域取向;1960年代出現系統式(專題)取向;1980年代受到澳洲的影響,開始強調概念取向。概念取向的地理課程可說源於美國。它比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如果只顧概念的理解,而未能讓學生有系統地掌握一些具體知識,也不是一個合理的安排。
 
1957年10月,蘇聯的人造衛星上了天,美國朝野大為震驚。為了迎頭趕上,立即投下大量資源進行課程改革,其中一項是60年代初推出的 American High School Geography Project。這是一個以概念取向為主的專題課程,供中三至中五任何一級選用。它的出現,深深地影響了世界各地中學地理課程發展的路向。可是,美國的中學一般都不重視地理教育,認為它只是歷史的輔助科目,因此不會有系統地教授學生地理,以致美國人普遍缺乏地理知識。80年代,曼儀兩次收到從美國經日本轉來的信,因為美國的郵局誤以為香港位於日本。有調查顯示,不少美國人連華盛頓在哪裏也不知道!
 
香港中學的地理課程一向都不太重視中國。1997年之前,課程綱要雖然提及中一要學鄰近地區的地理,但實際上只觸及皮毛。真正接觸中國地理是中四和中五的事,但因為要同時學香港、日本和澳洲等地,所以往往點到即止,以致造成學生對祖國的認識還不及澳洲的現象。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不是合理的現象。幸好這情況近年已有所改善。
 

地理作為學科的重要性

 
地理作為一門學科是有其獨特性的。它包括天文學、氣象學、水文學、地質學、環境學和人文學等,卻又有別於這些學科。過去數十年,中學地理課程的發展有愈來愈接近環境學和人文學的趨勢。我們必須時加警惕,不能讓這趨勢無止境地發展下去。否則,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醒覺,發現地理科已在中學裏消失於無形。(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香港政府的教育政策:歷史科已萎縮了,何時輪到地理?)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主要工具之一,而投影學則是繪圖學的奠基石。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對投影學毫無認識,是很難說得過去的。目前在香港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這是因為自70年代起,香港中學的地理課程取消了投影學,而這門學科在大學裏又不是主修地理的學生必須修讀的科目。
 
就地理教學而言,以遊戲為手段在80年代的香港盛極一時,現在好像已歸於平淡了。作為一種教材,它最好像教科書那樣,由專人設計和製作,並附詳細說明,供給在前線工作的教師使用。這樣的安排會比較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香港的中學普遍設有地理室。可是,地理室的重要性卻往往給管理學校的行政人員所忽視。在實施浮動班制度時,為了行政上的方便,不少校長隨意把地理室改作普通課室使用。這實在是一項非常不明智的措施。更嚴重的是,有不少地理教師也不重視地理室的作用。這表現在他們不懂得怎樣利用地理室的各種設施。要改善這情況,必須從師資培訓方面着手。
 
一般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比較着重「教」而輕視「學」。這情況真可說是50年不變。究其原因,我看一方面是教師自覺他們有責任去教,另一方面是他們低估了學生自學的動力和能力。於是,我們不時會見到,責任心愈重的教師愈教得起勁;能力愈高的教師愈教得詳盡。起勁和詳盡都不是壞事,但過猶不及。如果起勁和詳盡到把學生想像、思考和自學的空間都霸佔了,甚或冷卻了他們學習的熱情,那也不見得是好事。我想:比較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模擬遊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設計作業等手段,使學生全情投入學習活動裏。
 
(封面圖片:Pixabay / CC0)

馮以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