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閒,去深水埗飲茶是一系列三篇博文,會從不同角度、身份串連得閒去飲茶的足迹及成效。
自政府於2013年9月公布首次由官方制訂的貧窮線以來,深水埗已連續兩年成為全港18區中貧窮率最高的地區。根據政府在今年10月公布的《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下稱《2014年報告》),在恒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註,深水埗的貧窮率仍達18.2%。而七個選定社會經濟特徵,包括長者貧窮率、兒童貧窮率、非綜援在職貧窮人士、非綜援失業貧窮人士、綜援住戶比例、單親住戶比例及新移民住戶比例均高於整體貧窮率。其中,深水埗的新移民住戶比例是18區之首。
1950至1970年代的深水埗,受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公共政策帶動,成為了香港其中一個工業及居住中心。當時在深水埗中部以外的地區,例如長沙灣和石硤尾,都興建了不少道路、工廠大廈、公共房屋。1980至1990年代經濟全球化及中國走向開放,香港大部分工業已被遷移,以致該區的工廠紛紛結業。由於香港經濟轉型,非工業化和市區老化,令一貫在深水埗區從事較低技術工作的勞工面臨失業、開工不足、工資被削減。按2014年報告的資料,深水埗的貧窮人口有66,600人,其中僅12,400為在職人士。在職人士中有10,800人從事較低技術職業,以及有3,500人屬兼職或就業不足。
政府的扶貧政策中,經常強調自力更生,就業防貧的重要性。就業不僅為貧窮人士帶來收入,更可為下一代樹立良好榜樣,進而提升自尊,並提高社會參與度。要釋放貧窮地區的勞動力,必需有良好的就業配套,例如:當區就業、技能配對及托兒服務等。
得閒去飲茶自2014年7月起曾多次於深水埗舉辦得閒去飲茶活動,帶領不同的公衆人士/團體/及企業(愛心茶客)到訪位於該區的小型而缺乏資源的非牟利慈善團體:
過去活動照片:
「愛苗行動社區服務中心」:中心主要為單親家庭、低學歷/低收入人士提供就業支援及為其在學子女提供暫託支援協助服務。一方面僱用例如家務助理、陪診員、產品推廣員等,為企業及社區人士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則提供6至16歲學童日間托管服務,令父母可安心工作,賺取所需。
家庭暴力自助組織「群福婦女權益會」:
昭悅教室:本港首間「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社企,讓低收入家庭也有受惠的機會。教室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方法」,透過以科學實証為基礎的「正向教育」進行功課輔導,將學習與生活結合,以提升孩子學習效能、正面情緒、抗逆能力、發揮個人特質;更重要是希望透過「正向親子教育」(positive parenting),建立快樂的家庭關係,繼而感染其朋友及整個社區。
每次探訪,愛心茶客會了解受惠機構的營運理念及服務,以及相關社會議題,跟機構受惠朋友分享故事及遊戲互動。若愛心茶客認同受惠機構的理念,則可運用自己的專長、能力或捐款去幫助受惠組織,使其能繼續服務社會。參觀探訪過後,愛心茶客及機構受惠朋友一起去飲啖茶,食個飽。位於深水埗的信興酒樓,二戰前已開業,是得閒去飲茶經常帶領一衆愛心茶客及機構受惠朋友品嚐一盅兩件的地方。信興酒樓始創1936年,已經歷三代。雖然經歷多番裝修,很多擺設仍保留至今,包括茶客用膳的枱凳,確實是間滿布古董的酒樓,留住香港歷史文化。
飲茶期間,《得閒去飲茶》書藉作者 Carmen更透過分享歷史故事及玩問答遊戲,與不同背景的朋友傳承酒樓點心文化。
作者為得閒去飲茶義工Ms. Rosita Leung 及 Co-Founder Mr. Alan To
關於得閒去飲茶:
得閒去飲茶是藉着一本同名書藉而伸延的社會企業。以飲茶、關愛、傳承為理念,透過探訪、交流及飲茶吃點心作平台,讓公眾認識到本地資源缺乏的中小型慈善機構及社企,了解受惠機構的社區工作及其相關議題,從而鼓勵參與者以自己興趣/專長/能力去幫助有需要機構,如義工、物資捐贈、捐款等,籍此擴大該受惠機構的社會資源,讓其得以繼續服務社會。
慈善機構編號:91/13936
註:
政策介入涵蓋稅項、恒常及非恒常現金措施,以及設有入息/資產審查的非現金福利。恒常現金項目包括社會保障及其他現金津貼,例如: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傷殘津貼、教育津貼等。上文所列均為恒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的數據。
參考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的城市生活模式:深水埗社區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扶貧委員會報告》。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07。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3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2、2013、2014。
李嘉雯:《得閒去飲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5,頁165-179。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