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麥當勞在「大 SHOW quali」,炫耀自己分店多的黃金優勢時,漢堡王並沒有硬碰硬,而是採取「揚長避短」的策略,並沒有生硬強聒、多花言語,轉而突出自己「漢堡專家」、「專注漢堡」的品牌形象,強調自身的優勢是「分量足,味道正宗」。片中就清楚透示,顧客不會因為路程遙遠而放棄「追尋」正宗、美味的漢堡。通過短片塑造的「忠誠顧客」(loyal customers)為其代言發聲,「化左為右」,帶出顧客對漢堡王食物品質的肯定、信賴和支持的信息,令「漢堡之王」的形象更加深入民心。這種正視自身不足,並通過揚長避短,巧妙定位的方式,的確值得營銷人借鑒運用。
四、活用「生境」,「踩界」創新
「宏觀生境分析」(macro landscape analysis)是成功的營銷策略製定中一不能或缺的部分。一般來說,在這個過程中,營銷人都會用上經典的 PEST 分析模型 ——P-Political(政治+法律)、E–Economic(經濟)、S – Socio-cultural(社會文化)及T- Technological(科技)—— 並結合與短、中、長期視野,從宏觀角度,審視商業環境,繼而製定出相應的贏銷策略。在上述的案例中,法國的漢堡王營銷團隊就巧妙地活用了在「宏觀生境分析」得到的「洞見」(insights),成就了這個機智幽默的 viral campaign。
為了防止惡意競爭,全球各地均有相關法律條例規範「比較廣告」(comparative advertising)。在法國,廣告條例相對寬鬆,允許出現競爭對手的「商標」(logo),這給了當地營銷人更大的創意空間。正正挑戰「政治+法律」這個界面的「極限」,在沒有惡意攻擊對手的前提下,通過「幽默比較」達致自己的營銷目的。麥當勞通過營造視覺上的「落差比較」,放大自己分店距離近的優勢;而漢堡王則把故事「延續」,講述顧客只到麥當勞買咖啡,但最終卻前往漢堡王用餐。如果地點換在條例更為嚴格的香港,這種「踩界創新」就只能慨嘆是一種空想而罷了。營銷領域的「商業創新」(commercial innovations)是在框框內發揮的「範界創意」(constrained creativity),並將之應用在商業層面之上。營銷人只有充分、深入分析「生境」中各方面元素,並善加活用,才能發揮在最大範限內的創新能力。
五、競合「予盾」,廣開新天
廣告中「矛盾」和「暗鬥」猶如《帶着矛盾去旅行》的營銷版,引爆一地花生,讓一眾看官「大呼過癮」,引起他們對快餐行業的關注度持續增加,兩大品牌有心無意地共創「競合」(co-petitions),「聯手」把市場的「餅」做大,令快餐行業在整個餐飲行業的份額得以擴大。
這讓羽一聯想到「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曾經經歷過的「可樂營銷大戰」。百事可樂推出平面廣告,百事可樂披着可口可樂的披風,並寫着 “We wish you a scary Halloween”,以此譏諷可口可樂是一件萬聖節「嚇人」的披風。可口可樂也不是隨即「還擊」,在原圖上只更改標題 “Everybody wants to be a hero! ” 短短一句話,讓可口可樂成為了「英雄」的披風!這一次「可樂」的「世界大戰」,表面看似是互相殘殺,鬥得你死我活,但卻也成就了一幕不經意的「共贏」盛舉,「聯手」再次激活飲料市場內「黑色幽默」的市場版圖!
漢堡王在法國的口碑不斷崛起,品牌地位漸漸穩固,相對競爭優勢不斷顯現出來,在消費者的心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速食領域的「黃金天鵝」。漢堡王的「贏銷策略」告知我們在新時代背景下,營銷方式的持續「商業創新」尤為重要。學會在營銷過程中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對於企業的發展有着重要的「策略價值」(strategic values)。同時,在營銷過程中,面對對手,應該持着「識英雄重英雄」的正向心態、一同互相砥礪,引爆為消費者及社會帶來最大價值的「究極贏銷小宇宙」!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